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09:55:53

交流户外小经验 ZT

ZT说明: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啊!


在网上其实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户外知识,但是这里说的都是比较个人化的一些小经验,原本是是针对户外活动的,但对比较ZN的户外色驴应该也有参考价值。其中有几条俺强烈推荐。

希望大家多补充!


1、(强烈推荐!)毛巾的另一种用途。就是最常见的纯棉毛巾,比较厚的那种。在剧烈运动之前贴身垫在背上,用来吸汗,结束后立即取出来,你会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内衣变干的速度快多了。配合排汗内衣的效果更好,多带几条,可以多换几次。把毛巾塞进衣服里、铺平的过程比较麻烦,俺又是个很怕麻烦的人,但是只要知道前方有山要爬,俺决不在这一点上偷懒。

2、(推荐!)廉价化纤内衣。曾经见到有人穿普通的保暖内衣爬山,恐怖!专门的排汗内衣最好,如果暂时还没有,那也不要穿棉织品,到地摊或者超市上找那种化纤(一般是晴纶的)内衣吧,虽然赶不上排汗内衣,但比针棉内衣强得多!俺现在是心逸外面套天蚕,比单穿的效果更好。

3、(强烈推荐!)拒绝牛仔裤。这个其实不需要多说了,但是俺注意到还有很多新手穿着牛仔裤玩户外,大概一些人的观念里仍然认为牛仔裤耐磨结实。其实棉制品即不结实也不耐磨,物理性能也很不适合户外运动。一旦下雨、涉水或者大量出汗,你就知道牛仔裤的坏处了。赶紧脱了吧,那怕穿一条二十多块钱的化纤西裤都比它强。

4、(推荐!)鞋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教材上都说登山鞋的码子要大1到1.5号,俺的体会不是这样,俺穿鞋的体验从来是越穿越松——新鞋紧旧鞋松,早上紧晚上松,行进的时间越长越松。因此俺认为买鞋一定不要买大了,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又容易打疱,合脚才是最好的——当然前体是穿着厚袜子试鞋。

5、(推荐!)鞋带易散。这个小毛病比较烦人,其实用橡皮筋扎一下就解决了。或者用各种家电的电缆线上带的那一小节捆扎线也可以,捆得更牢固。

6、(推荐!)鞋垫打皱。鞋垫在鞋子里打皱的问题很多人遇到过,俺也被折磨无数次了,以前的办法是多带几双备用的鞋垫,终于有一次连换三只都先后打皱,于是俺采取了一个办法:用一块尼龙砧板(就是那种很薄、半透明、可以弯折的,关键是材料,类似就行)剪成鞋垫形状,然后和鞋垫简单地缝在一起,OK,彻底解决。此外,推荐一种超市里卖的所谓保健鞋垫,表面带颗粒的,牌子忘了,只要几块钱,比俺在户外店里花几十块钱买的鞋垫还结实。有人可能对它的颗粒心存疑惑,别担心,就是这颗粒才舒服。

7、冲锋衣的命门。只要质量没问题,冲锋衣的结构是严格防水的,不过它有个命门——袖口。俺见过的冲锋衣,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都没有压胶。淋雨时间一长,此处必然渗水。始祖鸟这个地方倒是设计得很好,可是太贵了,买不起,所以对这个问题俺还没找到好办法,好在小臂出汗不多,衬个塑料袋对付一下拉倒。

8、(强烈推荐!)解放鞋。这实在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东西。便宜,防滑性不错,体积小。你脚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宿营时总得换下来放松一下吧?几百块的涉溪鞋在白马这种溪流里却有个无法避免的毛病:鞋帮的网眼老是进沙子,倒是解放鞋挺顶事。(不过解放鞋保护性太差,穿时间长了脚痛)

9、(强烈推荐!)找路。除非你原本打算搞一次无人区穿越,从物资和思想上做好了自行开路的准备,否则,不管是暂时找不到路、还是打算抄点近路,都不要在明显没路的地方强行穿越。这样做你不仅可能受伤,而且根本节省不了时间和体力,老老实实转身、继续找那条已经存在的路才是明智的。不信的话可以多试几次,嘿嘿。

10、(仅供参考)行进节奏。俺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行进30分钟休息5分钟或者行进一小时休息10分钟。俺觉得这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适合的节奏也不一样,俺的节奏比较快,最痛快的走法是持续行进大约3个小时休息20分钟(水平移动)。俺也陪mm们走过好多次,老实说,比俺一个人行动累多了!爬升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
此外,就几天的安排而言,俺的习惯是在第一天比较慢,第二天再回复正常。必须让身体适应一下,否则很难受。

11、(仅供参考)步幅问题。多数教材上说要用较小步幅迈步,俺的体会不同,长时间的行进中俺习惯于用较大的步幅(比平时走路的步幅稍大),这样感到更轻松一些。(因为减少了总的迈步次数,或许有利于减轻脚底的磨损?)

12、中途休息时不要脱鞋。长时间行进脚一定会浮肿,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

13、(推荐!)背包防水。登山包本身都有一定的防水性,防雨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用东西。但是,如果你被雨水持续不断地淋过三四个小时以上,你就知道防雨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防水袋虽好但是容量有限,推荐用大塑料袋(家电包装的那种,够大)包裹衣物和睡袋。类似白马这样的溯溪活动这样做就更有必要了。

14、(强烈推荐)怎么装睡袋。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压缩袋来装睡袋,错!这种办法俺早就抛弃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层,不要额外包装,直接塞进背包里,然后上面该装什么装什么,只管使劲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装好的包内部充实,外观饱满。

15、(参考)GPS与登山表、指南针。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多余,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GPS是个好东西,也很专业,可惜使用中的限制因素太多了:太耗电、太容易受天气和地形影响、反应速度慢,我们又很难搞到大比例尺地形图,还有一些时候万事具备,天上就是没有星星经过!登山表提供的海拔数据受气压影响大,但是测量相对高度还是比较准的。比较典型的一次,俺在山里走了一个星期,GPS竟然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总共收到了3次信号,一路上的高度测量全靠卡西欧了。手表嘛反正带着不碍事,GPS有时候就可以精简掉了。
很多人还喜欢携带军用指南针,比较流行的是62、65式。俺推荐定向越野用指南针(其实不是专业定向用的,是那种有机玻璃的,跟手机面积差不多的)。实际上军用指南针并不适合户外,偏重偏大,坡度计、里程计、速度盘、精确定向、测距等功能发挥不了太大用处,定向越野指南针轻巧简单实用,二三十块钱的质量就足够好了。

16、(推荐)开路刀。狗腿当然很威风,但是对付南方山路上柔韧的荆棘和杂草,这玩艺儿实在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砍树当然不错,但是俺认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应当动它们。俺自己找铁匠打了一把开路刀,长,细,薄,轻,锋利,开路非常好使。

17、(推荐)水袋咀。鸭嘴兽水袋的吸管咀子是裸露的,容易脏,背包上肩时不小心还容易挤出水来弄湿后背。这个水管的吸咀是可以拔下来的,用装胶卷的塑料盒做个套子很容易。建议用富士的,白色半透明的比较醒目。

18、(参考)水壶。要亮骚、表明你是一头户外驴,LAKEN、SIGG必备,要实用,军用套壶最好。性价比高,非常结实。LAKEN、SIGG倒是轻了那么一点点,可惜一撞就瘪,瓶塞子又很容易滑丝,而且,你需要将一壶水保存一个星期再喝吗?当然,饮料瓶子也非常好。

19、(推荐)不锈钢小口杯。超市有卖,7cm口径的比较合适,几块钱,用不坏。宿营时用这个,行进时用带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时用小块挂挂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里舀水喝也很方便。

20、(参考)太阳镜。俺的眼睛比较畏光,平时离不了太阳镜。但是进山一般不带,有顶带檐的帽子就够了——山里实在没甚么晃眼的东西。当然,类似神农顶那样开阔的地方另说,冰雪地带太阳镜更是必不可少——不过那时你或许更需要一只雪镜,而且必须是防雾的。在低温条件下,不能防雾的雪镜基本上就是废物。

21、(推荐)简易冰爪。也就是所谓的四齿冰爪,便宜,简单,只要几十块钱。DIY水平高的可以自己做一个。这玩艺儿名字叫冰爪,但真正在雪山上没几个人用4齿的,倒是在一般的山路上,遇到路面非常滑的时候,这个简单东西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俺觉得登山杖都可以不带这东西一定要带。

22、(推荐)灯箱布。地席这玩艺儿俺认为主要是冬天用的,防止冰雪天气帐篷底部和底面冻在一块。对俺这种不大爱惜东西的人来说,它对帐篷的保护作用无关紧要。但是想准备一块的话,推荐到找招牌的小店里扯一点广告灯箱布替代。有几种颜色,很便宜,也很结实,缺点是比重大了点。

23、(推荐)一次性桌布。低档餐馆里用的那种薄膜型的,超市有卖,便宜,轻,多用途。

24、(推荐)zippo无用。在少数人眼里zippo跟户外有点挂钩。其实这玩艺儿在户外不好使,比一次性打火机差远了。还是把它留在家里,用一次性吧——而且要多带几个,放在不同的地方

25、(推荐)地图保护。先复制一份(彩色打印最好),途中的标记作业就用这张图,然后到装潢店买一点玻璃膜,要无花透明的,或者到做招牌的小店里买一点转移膜(其实就是玻璃膜),把地图原件铺平粘上去,这份原件就变的即防水又结实。

26、(强烈推荐)劳保手套。现在劳保商店里有一种覆胶的手套,手套本身是棉线织的,手心和手指部分覆盖一层又厚又软的橡胶(橡胶多数是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这种手套做工粗糙,但是防滑防扎性比任何劳保手套都好,带着也很舒适。

27、(强烈推荐)奶糖和巧克力。这两样东西用于临时补充体能有明显效果,途中一旦因为消耗过大、补给欠缺感到体力不足的时候,吃上几块,过个十来分钟就有效果。当然没感到体力不足时也可以吃,俺就习惯于隔一会儿吃一颗,每天定额消耗。现在超市里有一种叫“干奶粉”的奶制品,药片状的,也很好。
很多药房里还可以买到口服的葡萄糖冲剂,在水壶里和一点这东西也是个好办法。当然现在有专用食品了,能量棒什么的,没试过,不知道怎么样。

28、(参考)饮水。书上从来都说不要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俺的习惯不然,多数时候俺只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有时候甚至口渴也稍微忍一下。不管怎么喝,人体的需水量都是一定的,不渴也喝有浪费的可能。关键是南方山区的水源丰富,补水一般不是难事,为了在不渴的时候也喝水而增加水的负重是不必要的。

29、不要准备太多吃的东西。其实你根本吃不完,别把自己的背包搞成“超市型”的。
俺的冰箱里总是放着大量的火腿肠巧克力之类的东西,都是上次、上上次甚至上上上次没用完带回来的,可下次又情不自禁地买回来一大堆东西,然后背到山里转一趟再背回来。老驴尚且如此,新驴们更可想而知,他们对待饮食的热情和奉献精神经常让人叹为观止,所准备的食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俺见过有人从背包里掏出瓶装啤酒的,见过赶路时用木棍挑着整整一编织袋零食的,见过把衣物睡袋拖拖沓沓捆在背包外面却在里面装满各类生鲜水果的,等等。
可是这些东西有多少是进到肚子里发挥作用了的?咱们玩的是户外运动,不是组织晚餐会,也不是野外生存训练,咱们要去的地方有哪一处是真正的无人区?这些东西你只吃得了一部分,剩下的要么送给农民朋友,要么半道上供奉土地公公。

30、穿多少衣服睡觉。以前听说的经验是睡觉时穿多了反倒冷,穿少一点才睡得暖和。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错的!绝对穿多一点更暖和,如果你的睡袋温标不够高,最好穿着羊毛衫抓绒睡。当然,穿得太多睡袋会太紧,不舒服。

31、(推荐)剪指甲。这个主要针对mm。比较艰苦的户外活动中不要留长指甲,影响劳作,容易藏污纳垢,还容易受伤。

32、(推荐)脚部打疱的防治.鞋要合脚就不说了,如果行进途中发觉脚底不适,局部位置火辣辣的,那一般就是打疱的前兆,最好不要心存侥幸,赶紧在痛处边缘贴上足够厚的纱布胶布,改变一下脚底的受力——至少俺本人在这么做之后,疼痛没有一次发展成水疱的。如果已经打疱,那么有必要把它扎破放水(老人教的办法是用一根马尾穿在水疱上),但是一定不要把水疱的皮剪掉,否则第二天走路你会疼死的!

33、(推荐)高锰酸钾。这玩艺儿多用途。除了消毒,它还是催吐剂,万一吃了有毒的东西,化一点水和下去立马呕吐。此外,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用蛇药,可以迅速地中和蛇毒(对神经毒血液毒都有效)。被蛇咬之后立即捆扎、清除断牙,用小刀扩创(别太深!),然后把高锰酸钾粉剂填在创口(少量即可),片刻再继续其他急救。

34、(参考)找向导。别找女人当向导!俺第一次这么做就被她给害惨了,怕怕!

[ 本贴由 号号 于 08-10-17 11:08 最后编辑 ]

雷欧 发表于 2008-10-17 10:04:55

嗯!有几分道理!学习了!

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10:25:13

老山羊


细看了一下,感觉有些经验可能有问题甚至错误,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我的观点吧,不一定正确,参考而已:

1、(强烈推荐!)毛巾的另一种用途。就是最常见的纯棉毛巾,比较厚的那种。在剧烈运动之前贴身垫在背上,用来吸汗,结束后立即取出来,你会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内衣变干的速度快多了。配合排汗内衣的效果更好,多带几条,可以多换几次。把毛巾塞进衣服里、铺平的过程比较麻烦,俺又是个很怕麻烦的人,但是只要知道前方有山要爬,俺决不在这一点上偷懒。
-----------------------------------------
毛巾是有很多用途,比如我为帐篷和睡袋专门准备一个,用来擦帐篷的凝露和帐底的泥污,也可以清理帐内的渣土。在容易凝露的地方宿营时,在睡袋口掖上一条毛巾,免得冰冷的露水流到脸上在睡得正香时给激醒等等。
但是这里用来在衣服里吸汗,也许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对于户外运动安全角度讲,不仅不安全,也有些太罗嗦了吧。首先能在行进过程中保持毛巾服帖在背后吗?我觉得可疑。然后对于保持体温和舒适度来讲,吸汗是个错误的做法,吸满汗水的毛巾(假如他能乖乖地帖在前胸后背上的话)会让皮肤过度湿润,容易失温,因为湿润皮肤也会变得更松软,反复受力的部位比如肩背胯,更容易被磨破,湿润的毛巾也会使冲锋衣或排汗内衣失去排除湿气的作用,所以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合理地选择和穿戴功能衣物,尽量在保持体温的情况下尽快地排除湿气保持身体干爽。


4、(推荐!)鞋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教材上都说登山鞋的码子要大1到1.5号,俺的体会不是这样,俺穿鞋的体验从来是越穿越松——新鞋紧旧鞋松,早上紧晚上松,行进的时间越长越松。因此俺认为买鞋一定不要买大了,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又容易打疱,合脚才是最好的——当然前体是穿着厚袜子试鞋。
--------------------------------------------------
错。登山鞋要大一些(一般是脚尖尽量前顶,后跟处有1-2指的宽度)的目的是:1、可以穿厚袜子加强保暖以及防止摩擦;2、给一天行进后脚步充血涨大留有余地,是否合脚是通过增减袜子来调整的,这不是旧鞋稍微松一点能满足的。至于说早上紧晚上松,行进越长越松的说法,实在有点奇怪


5、(推荐!)鞋带易散。这个小毛病比较烦人,其实用橡皮筋扎一下就解决了。或者用各种家电的电缆线上带的那一小节捆扎线也可以,捆得更牢固。
--------------------------------------------------
我的办法是:在鞋带通过挂钩进行束缚的地方开始,每交叉一次就打一个最简单的交叉结,既防止松散,也可以对脚踝以上这段仔细地调节松紧,比如长距离下坡时,脚踝处就系紧点,使下坡时鞋对脚的支撑尽量从脚尖转移到脚踝处,免得脚尖受苦。其他时候脚面系紧点,减少提踵时鞋和脚后跟的摩擦。

6、(推荐!)鞋垫打皱。鞋垫在鞋子里打皱的问题很多人遇到过,俺也被折磨无数次了,以前的办法是多带几双备用的鞋垫,终于有一次连换三只都先后打皱,于是俺采取了一个办法:用一块尼龙砧板(就是那种很薄、半透明、可以弯折的,关键是材料,类似就行)剪成鞋垫形状,然后和鞋垫简单地缝在一起,OK,彻底解决。此外,推荐一种超市里卖的所谓保健鞋垫,表面带颗粒的,牌子忘了,只要几块钱,比俺在户外店里花几十块钱买的鞋垫还结实。有人可能对它的颗粒心存疑惑,别担心,就是这颗粒才舒服。
-------------------------------------------------
首先尽量不要增加额外的鞋垫,配合不好甚至打滑时,会弄巧成拙。至于带颗粒的,等走了一天双脚充血的时候,有个线头在脚下都会让你痛苦不堪的!


7、冲锋衣的命门。只要质量没问题,冲锋衣的结构是严格防水的,不过它有个命门——袖口。俺见过的冲锋衣,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都没有压胶。淋雨时间一长,此处必然渗水。始祖鸟这个地方倒是设计得很好,可是太贵了,买不起,所以对这个问题俺还没找到好办法,好在小臂出汗不多,衬个塑料袋对付一下拉倒。
-------------------------------------------------
袖口有点水没什么关系吧,下雨时双手又不能揣起来,再说就是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完全防水,袖口也是个洞洞啊


8、(强烈推荐!)解放鞋。这实在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东西。便宜,防滑性不错,体积小。你脚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宿营时总得换下来放松一下吧?几百块的涉溪鞋在白马这种溪流里却有个无法避免的毛病:鞋帮的网眼老是进沙子,倒是解放鞋挺顶事。(不过解放鞋保护性太差,穿时间长了脚痛)
--------------------------------------------------
错误,防滑性和对脚的支撑保护相对专业登山鞋来说都是很差的。宿营时休息不如带凉鞋或拖鞋

10、(仅供参考)行进节奏。俺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行进30分钟休息5分钟或者行进一小时休息10分钟。俺觉得这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适合的节奏也不一样,俺的节奏比较快,最痛快的走法是持续行进大约3个小时休息20分钟(水平移动)。俺也陪mm们走过好多次,老实说,比俺一个人行动累多了!爬升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
此外,就几天的安排而言,俺的习惯是在第一天比较慢,第二天再回复正常。必须让身体适应一下,否则很难受。
--------------------------------------------------
同意,我的观点是不要拘泥于走多长时间休息多久,要看一天的整体计划和实际的体能状况进行调整,也许会闲庭信步,也许会垂死挣扎。但是最关键的是:保持尽量恒定的“功率”,平路时步幅大一点,步频稍微快一点,下坡不考虑速度和体力,以安全为第一,上坡时一定要克制平路快走的惯性,压低步幅步频,耐心移动上升。这样可以避免体力忽然超负荷带来的痛苦,打乱节奏以至丧失信心。
刚开始走以及休息后再度行进时,都要放松点慢慢走,让身体逐渐适应,这有点象开车,要逐步加速到合适的速度,而不是把油门一脚踩到底。


11、(仅供参考)步幅问题。多数教材上说要用较小步幅迈步,俺的体会不同,长时间的行进中俺习惯于用较大的步幅(比平时走路的步幅稍大),这样感到更轻松一些。(因为减少了总的迈步次数,或许有利于减轻脚底的磨损?)
--------------------------------------------------------
参见10


12、中途休息时不要脱鞋。长时间行进脚一定会浮肿,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
--------------------------------------------------------
错。如果不是冰天雪地暴风骤雨,休息的时候一定要脱鞋,1、可以尽快排除鞋、袜、脚上的汗汽,相信永远不会有什么涂层比这个排汗更有效率;2、可能的话,尽量高置双脚,加速回流,减轻充血。如果需要保温,可以换上干爽的新袜子。脱了鞋再很难穿上的,一定是采用了经验4,选择了太合脚的鞋。





14、(强烈推荐)怎么装睡袋。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压缩袋来装睡袋,错!这种办法俺早就抛弃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层,不要额外包装,直接塞进背包里,然后上面该装什么装什么,只管使劲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装好的包内部充实,外观饱满。
--------------------------------------------------------
用压缩袋是为了可靠地减少体积和保持卫生,如果睡袋比较大,直接强行塞在睡袋仓,睡袋仓的拉链会持续受力,对其寿命不利。加上睡袋本身的弹性,上面再使劲塞东西,我觉得会妨碍整齐地填装物品。我的做法是:使用压缩袋,用小件衣物等不怕压,容易变形的东西填充缝隙,以充分利用空间。


15、(参考)GPS与登山表、指南针。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多余,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GPS是个好东西,也很专业,可惜使用中的限制因素太多了:太耗电、太容易受天气和地形影响、反应速度慢,我们又很难搞到大比例尺地形图,还有一些时候万事具备,天上就是没有星星经过!登山表提供的海拔数据受气压影响大,但是测量相对高度还是比较准的。比较典型的一次,俺在山里走了一个星期,GPS竟然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总共收到了3次信号,一路上的高度测量全靠卡西欧了。手表嘛反正带着不碍事,GPS有时候就可以精简掉了。
很多人还喜欢携带军用指南针,比较流行的是62、65式。俺推荐定向越野用指南针(其实不是专业定向用的,是那种有机玻璃的,跟手机面积差不多的)。实际上军用指南针并不适合户外,偏重偏大,坡度计、里程计、速度盘、精确定向、测距等功能发挥不了太大用处,定向越野指南针轻巧简单实用,二三十块钱的质量就足够好了。
---------------------------------------------------
如果可能,还是带上GPS吧,除非地形地貌和行程都非常简单明了,就算是积累资料,也是非常有用的。GPS的作用不一定要配合大比例尺地图,对于户外活动,记录航迹和关键点是基本的功能,也是最常用的功能,在野外,这非常有用。至于天上没有星星经过的说法,显然是不了解GPS的工作原理,而一个星期内只有两天收到3次信号,这位老兄不是在探洞吧?
登山表和GPS功能有些重合,但是还是不能互相替代,如果有条件,戴上不妨。我平时带防水手表,进山戴SUNNTO表和GPS。关于登山表的气压式测高功能,如果不是搞精确的勘探工作,海拔高或者低十几米,有什么妨碍吗?
指南针是必要的,如果不是特别的爱好,带一个能转的就可以了,比GPS方便,比SUNNTO表省电。说到耗电,建议使用充电电池,并正确设置GPS


16、(推荐)开路刀。狗腿当然很威风,但是对付南方山路上柔韧的荆棘和杂草,这玩艺儿实在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砍树当然不错,但是俺认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应当动它们。俺自己找铁匠打了一把开路刀,长,细,薄,轻,锋利,开路非常好使。
-------------------------------------------------
如果不是生存需要,就不要去荆棘灌木里开路了吧,户外不是到野外撒野




18、(参考)水壶。要亮骚、表明你是一头户外驴,LAKEN、SIGG必备,要实用,军用套壶最好。性价比高,非常结实。LAKEN、SIGG倒是轻了那么一点点,可惜一撞就瘪,瓶塞子又很容易滑丝,而且,你需要将一壶水保存一个星期再喝吗?当然,饮料瓶子也非常好。
-------------------------------------------------
最省事省钱的是“统一”的饮料瓶,耐开水


19、(推荐)不锈钢小口杯。超市有卖,7cm口径的比较合适,几块钱,用不坏。宿营时用这个,行进时用带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时用小块挂挂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里舀水喝也很方便。
-------------------------------------------------
南方户外的特征,北方水库都快干了,呵呵。不过可以用来宿营时喝茶


20、(参考)太阳镜。俺的眼睛比较畏光,平时离不了太阳镜。但是进山一般不带,有顶带檐的帽子就够了——山里实在没甚么晃眼的东西。当然,类似神农顶那样开阔的地方另说,冰雪地带太阳镜更是必不可少——不过那时你或许更需要一只雪镜,而且必须是防雾的。在低温条件下,不能防雾的雪镜基本上就是废物。
--------------------------------------------------
一直苦于找不到带度数,带偏振,防紫外线的墨镜,所以宽帽檐是必要的


21、(推荐)简易冰爪。也就是所谓的四齿冰爪,便宜,简单,只要几十块钱。DIY水平高的可以自己做一个。这玩艺儿名字叫冰爪,但真正在雪山上没几个人用4齿的,倒是在一般的山路上,遇到路面非常滑的时候,这个简单东西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俺觉得登山杖都可以不带这东西一定要带。
---------------------------------------------------
如果上雪山,尤其是一定要通过冰面,而且还想回来的话,还是买双正而八经的冰爪吧。
在湿滑的泥土路上用冰爪,也许走不了多远,鞋下粘聚的泥巴也许就像清朝宫廷里的女人的鞋底了,还能防滑吗?还容易控制平衡吗?有点疑问。如果是坚硬光滑的岩石上,倒是可以滑得更快一些了


22、(推荐)灯箱布。地席这玩艺儿俺认为主要是冬天用的,防止冰雪天气帐篷底部和底面冻在一块。对俺这种不大爱惜东西的人来说,它对帐篷的保护作用无关紧要。但是想准备一块的话,推荐到找招牌的小店里扯一点广告灯箱布替代。有几种颜色,很便宜,也很结实,缺点是比重大了点。
------------------------------------------------------------------
“防止冰雪天气帐篷底部和底面冻在一块”?是在积水的地方扎营吗?


23、(推荐)一次性桌布。低档餐馆里用的那种薄膜型的,超市有卖,便宜,轻,多用途。
-----------------------------------------------------------------
不错,一卷垃圾袋也许更方便,当然不要用来装没包装的食物。





25、(推荐)地图保护。先复制一份(彩色打印最好),途中的标记作业就用这张图,然后到装潢店买一点玻璃膜,要无花透明的,或者到做招牌的小店里买一点转移膜(其实就是玻璃膜),把地图原件铺平粘上去,这份原件就变的即防水又结实。
-------------------------------------------------------
也许不错,不过我最头痛的是找不到好地图


26、(强烈推荐)劳保手套。现在劳保商店里有一种覆胶的手套,手套本身是棉线织的,手心和手指部分覆盖一层又厚又软的橡胶(橡胶多数是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这种手套做工粗糙,但是防滑防扎性比任何劳保手套都好,带着也很舒适。
-------------------------------------------------------
攀岩保护时会用到粗布手套,户外多数是保温用


27、(强烈推荐)奶糖和巧克力。这两样东西用于临时补充体能有明显效果,途中一旦因为消耗过大、补给欠缺感到体力不足的时候,吃上几块,过个十来分钟就有效果。当然没感到体力不足时也可以吃,俺就习惯于隔一会儿吃一颗,每天定额消耗。现在超市里有一种叫“干奶粉”的奶制品,药片状的,也很好。
很多药房里还可以买到口服的葡萄糖冲剂,在水壶里和一点这东西也是个好办法。当然现在有专用食品了,能量棒什么的,没试过,不知道怎么样。
-------------------------------------------------------
葡萄糖水比较好,在水袋里加入适量葡萄糖,微微有点甜就行了,水和热量同时补充,吸收转换也快。巧克力和奶糖牛肉干等会让人口渴,容易多消耗水,一边走一边咀嚼还妨碍顺畅呼吸,反正我不喜欢。如果在雪山上或者一周以上户外,建议带善存等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剂


28、(参考)饮水。书上从来都说不要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俺的习惯不然,多数时候俺只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有时候甚至口渴也稍微忍一下。不管怎么喝,人体的需水量都是一定的,不渴也喝有浪费的可能。关键是南方山区的水源丰富,补水一般不是难事,为了在不渴的时候也喝水而增加水的负重是不必要的。
-------------------------------------------------------
要看失水的情况而定,不光看出汗多少,干燥环境中(北方或者高山)行进中,呼吸时损失的水分也很可观。一般情况下,方便时随时小呷几口水,既随时补充水分,又保持唇口清爽,还节省水。在口干舌燥时一通牛饮,既浪费水,又对健康有害。
不过,在北方,两三四的户外活动常常要带十升左右的水,实在有点痛苦


30、穿多少衣服睡觉。以前听说的经验是睡觉时穿多了反倒冷,穿少一点才睡得暖和。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错的!绝对穿多一点更暖和,如果你的睡袋温标不够高,最好穿着羊毛衫抓绒睡。当然,穿得太多睡袋会太紧,不舒服。
----------------------------------------------------
因人而异了,我是要穿得钻进睡袋时稍微有点凉为宜,之后随着体温捂热睡袋,感觉正好。如果夜晚温差很大,最好把脱下来的内衣塞在脚下。不过我见过从晚上就钻到睡袋里,到太阳晒到出油都一动不动的MM,真是了得,之前3小时我已经逃离睡袋和帐篷了。


31、(推荐)剪指甲。这个主要针对mm。比较艰苦的户外活动中不要留长指甲,影响劳作,容易藏污纳垢,还容易受伤。
---------------------------------------------------
同意,说服MM剪掉指甲是很难的,只好等她们不得不剪的时候提供帮助,所以......


32、(推荐)脚部打疱的防治.鞋要合脚就不说了,如果行进途中发觉脚底不适,局部位置火辣辣的,那一般就是打疱的前兆,最好不要心存侥幸,赶紧在痛处边缘贴上足够厚的纱布胶布,改变一下脚底的受力——至少俺本人在这么做之后,疼痛没有一次发展成水疱的。如果已经打疱,那么有必要把它扎破放水(老人教的办法是用一根马尾穿在水疱上),但是一定不要把水疱的皮剪掉,否则第二天走路你会疼死的!
----------------------------------------------------
简便的方法是用创可贴贴在摩擦的部位,然后重新穿袜穿鞋,也许能调整好。
最好的方法是,出门以前每天穿登山鞋至少两周


33、(推荐)高锰酸钾。这玩艺儿多用途。除了消毒,它还是催吐剂,万一吃了有毒的东西,化一点水和下去立马呕吐。此外,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用蛇药,可以迅速地中和蛇毒(对神经毒血液毒都有效)。被蛇咬之后立即捆扎、清除断牙,用小刀扩创(别太深!),然后把高锰酸钾粉剂填在创口(少量即可),片刻再继续其他急救。
----------------------------------------------------
没用过。户外不乱吃野果应该是个基本的常识,最好不要模仿神农。防蛇比较好的方法是不要乱钻,走明显的小路,路窄草深时最好打草惊蛇。穿厚点的长裤,甚至打绑腿。在离医院几小时以上路程的地方被毒蛇咬了,多数只能自求多福了。


34、(参考)找向导。别找女人当向导!俺第一次这么做就被她给害惨了,怕怕!
-----------------------------------------------------
有点性别歧视的意思哦

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10:29:39

老草
就知道俺的一些经验肯定有人接受不了。

老山羊,你的观点颇多谬误。

1、关于毛巾。其一,垫毛巾何干安全问题?其二,“吸汗是个错误的做法”——你的意思是不用毛巾吸汗,就让内衣吸汗?然后后面你说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再具体说,正在出汗的时候不存在失温问题,活动停止时才可能失温,这是时候毛巾已经抽去;毛巾垫在背部,受磨的是背带下方的肩部。另外,可以放心,毛巾肯定能够乖乖地贴在背上,不会往下滑,只要你的毛巾是通常的长度,不至于短到领口不能留一小截。

4、关于鞋码。注意看,俺说的合脚前提穿着厚袜子试鞋。至于早上紧晚上松,行进越长越松的说法,一点都不奇怪。俺有无数次一日行进10小时、行程数十上百华里的体验,脚上的鞋从只卖十几块钱的帆布足球鞋到现在的全皮“专业”登山靴,没有一次感到脚下的鞋是越走越紧的。

5、关于鞋带。你的办法太繁琐,而且不是针对鞋带易散问题的。复杂系法当然有用,但是只要解决了踝部的压迫问题其实就够了。

6、关于鞋垫。你大概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原配垫子也会打皱的?也没在户外店见过带颗粒的专配登山鞋的鞋垫?如果对此条心存疑惑,那么办法是要么不予理会、坚持以往的习惯,要么试一试,或许会有新体会。

7、关于冲锋衣。你显然没有被雨水长时间淋过。只要在雨中淋的时间够长,那么关于防雨的概念就会有很大不同。袖口当然是个洞,但是水不是从这个洞里倒灌进去的,而是从没有压胶的接缝处逐渐渗进去的。半天走下来,冲锋衣里面肘部以下都能被浸湿,你说有没有关系?

8、关于解放鞋。解放鞋保护性差已经说过,没必要重复。防滑性俺只说“不错”,但如果跟威宝大底的“专业”登山鞋相比,它的防滑性绝对称得上“很好”。在宿营地穿拖鞋?大概你的宿营地条件从来很好,而且不需要跑来跑去忙乎着打水啊、方便啊什么的。

12、关于脱鞋。愿意脱就脱吧,反正没甚么大不了的,短暂的不适而已。但是不要说是鞋码子的原因。

13、关于装睡袋。睡袋仓的拉链连这点力都受不了吗?何况还是均匀受力。而且多数包的睡袋仓外面还有两根可以收紧的带子?这带子不能受力吗?你的办法是俺以前一直使用的,现在已经淘汰了。

14、关于GPS。本老兄不是在探洞,是在最常见的山区地形持续行进。你没有遇到过满天星斗、四周空旷无碍,或者身处主峰、四周一览众山小,但GPS开机几个钟头却始终收不到信号的情况吧?多带出去用几次,你一定可以遇到这种情况,不稀奇。别跟俺说俺的机器有毛病。俺用的麦则仑315,型号老点,性能没问题,也没有任何损坏。

16、关于开路。俺披荆斩棘的时候都不是为了生存需要,也不是为了撒野,只是为了在夏秋季节穿过那条人迹罕至、杂草掩蔽的小路到达目的地。

17、关于冰爪。已经说过,没人会在真正的雪山上使用四齿的。至于泥泞的黄土路面或者石灰岩质的裸露岩石上,放心吧,它肯定能让你的脚底更稳定。

22、关于地席。没有人会在积水的地方扎营,但并不代表地面没有水份的存在。

23、关于桌布。用桌布替代塑料袋是不明智的。但是塑料袋可不能用来铺在地上做餐布,也不能用来在帐篷漏水的地方做加强,等等。

26、关于手套。你在宿营时不劳作吗?平整一下场地什么的?或者途中从不会遇到需要手脚并用的时候?

32、关于防止打疱。“出门以前每天穿登山鞋至少两周”,这不就是磨合鞋嘛?可惜,鞋不合脚只是打疱的部分原因。最经常打疱的地方是脚底,那跟鞋合不合脚没关系。

33、关于向导。没办法,这一条谈不上是经验,俺只找过一次女性向导,确实不堪回首,或许是运气太差。

马上要出去了,没时间更详细地谈了。

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10:36:36

老山羊
老草DX,我说的经验都是自己的体会,另一些是些常识。探讨交流而已,没有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继续聊

1、关于毛巾。其一,垫毛巾何干安全问题?其二,“吸汗是个错误的做法”——你的意思是不用毛巾吸汗,就让内衣吸汗?然后后面你说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再具体说,正在出汗的时候不存在失温问题,活动停止时才可能失温,这是时候毛巾已经抽去;毛巾垫在背部,受磨的是背带下方的肩部。另外,可以放心,毛巾肯定能够乖乖地贴在背上,不会往下滑,只要你的毛巾是通常的长度,不至于短到领口不能留一小截。
-----------------------------------------------
垫毛巾吸汗,就象湿布贴在身上,也相当于穿了浸湿的衣服。为什么要研发那些排汗(而不是吸汗)内衣和防风透汽的功能衣物?就是为了在艰苦的活动过程中采取保持身体的干爽来减少体温的散失。谁说出汗的时候不存在失温问题?户外活动不是坠崖落水滑坠之类才是安全问题。
我在针对吸汗的说排汗的重要,你如何会想到我会认为该内衣吸汗?
毛巾乖不乖我只是说疑惑,因为我没试过,而且也是个极次要的问题。


4、关于鞋码。注意看,俺说的合脚前提穿着厚袜子试鞋。至于早上紧晚上松,行进越长越松的说法,一点都不奇怪。俺有无数次一日行进10小时、行程数十上百华里的体验,脚上的鞋从只卖十几块钱的帆布足球鞋到现在的全皮“专业”登山靴,没有一次感到脚下的鞋是越走越紧的。
-----------------------------------------------
我注意看了,你也该注意到我说要留出1-2指的空隙,如果你的厚袜子有1-2指厚,就当我没文化好了
至于松紧,我得承认我与众不同,也许是你
“俺有无数次一日行进10小时、行程数十上百华里的体验”,如果按最好成绩算的话,就是以平均每小时5公里以上的速度,在户外一日累积行进10小时,您体力太好了,真的,很佩服!一般体力不差的人能在空身平路的情况下,10小时走80华里就很好了。我自以为耐力还好,最多也就是负重40斤上下,一天最多走过12小时以上,但没计算里程,应该没有100华里,如果要估计的话,最多30多公里吧,因为是山路,有点起伏崎岖。


5、关于鞋带。你的办法太繁琐,而且不是针对鞋带易散问题的。复杂系法当然有用,但是只要解决了踝部的压迫问题其实就够了。
----------------------------------------------
结是最简单的活结,在关键的部位可能还要多绕一下,增加了鞋带间的摩擦,所以还是针对易散的问题的,如果还容易散,顺手在系完鞋带后,把两股鞋带整个再打个活结就更可靠了,相比你的办法并不烦琐。个人认为还有调整支撑的作用,所以我推荐


6、关于鞋垫。你大概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原配垫子也会打皱的?也没在户外店见过带颗粒的专配登山鞋的鞋垫?如果对此条心存疑惑,那么办法是要么不予理会、坚持以往的习惯,要么试一试,或许会有新体会。
----------------------------------------------
鞋垫打皱我听过见过,也经历过,不过那是我那双老的不能再老的登山鞋的鞋垫。不过之后因为舒适和安全,我尽量避免穿太陈旧的登山鞋,就再没遇见过。之所以建议尽量不考虑额外的鞋垫,是因为如果鞋本身的质量好,在正常寿命内,鞋垫应该不会有问题,如果
经常有鞋垫打皱的事发生,准备备用鞋垫应该是个办法


7、关于冲锋衣。你显然没有被雨水长时间淋过。只要在雨中淋的时间够长,那么关于防雨的概念就会有很大不同。袖口当然是个洞,但是水不是从这个洞里倒灌进去的,而是从没有压胶的接缝处逐渐渗进去的。半天走下来,冲锋衣里面肘部以下都能被浸湿,你说有没有关系?
------------------------------------------------
不错,我没有3-4个小时连续被大雨淋过的经历,因为我会尽量避免在这种状态下在户外行进。我记得你说的是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防水不好的问题吧,那应该就是袖子末段不到10CM的一部分,如果不把手在雨中朝上举,或者不把袖子撸起来,如何会渗到肘部附近呢?


8、关于解放鞋。解放鞋保护性差已经说过,没必要重复。防滑性俺只说“不错”,但如果跟威宝大底的“专业”登山鞋相比,它的防滑性绝对称得上“很好”。在宿营地穿拖鞋?大概你的宿营地条件从来很好,而且不需要跑来跑去忙乎着打水啊、方便啊什么的。
-----------------------------------------------------
营地当然尽量选择条件好的地方,如果实在条件比较恶劣,个人还是建议穿着登山鞋去跑来跑去的比较好


12、关于脱鞋。愿意脱就脱吧,反正没甚么大不了的,短暂的不适而已。但是不要说是鞋码子的原因。
------------------------------------------------------
如果在长距离行进中不能在休息的时候尽量放松脚丫子,恐怕不是短暂的不适,当然这也没什么,红军穿草鞋还爬雪山过草地呢。
说鞋码子是针对“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的


13、关于装睡袋。睡袋仓的拉链连这点力都受不了吗?何况还是均匀受力。而且多数包的睡袋仓外面还有两根可以收紧的带子?这带子不能受力吗?你的办法是俺以前一直使用的,现在已经淘汰了。
------------------------------------------------------
我落伍了,呵呵,不过我还关心睡袋的卫生,所以可能还会用压缩袋的。


14、关于GPS。本老兄不是在探洞,是在最常见的山区地形持续行进。你没有遇到过满天星斗、四周空旷无碍,或者身处主峰、四周一览众山小,但GPS开机几个钟头却始终收不到信号的情况吧?多带出去用几次,你一定可以遇到这种情况,不稀奇。别跟俺说俺的机器有毛病。俺用的麦则仑315,型号老点,性能没问题,也没有任何损坏。
------------------------------------------------------
我又要说我,不,不是我,是我的GPS与众不同了,呵呵。“多带出去用几次”?没数过。顺便说一下,GPS系统的卫星是覆盖全球的,如果你能看见天,理论上总有三两颗星在你的视野里,当然谁都看不见。所以“满天星斗、四周空旷无碍,或者身处主峰、四周一览众山小,但GPS开机几个钟头却始终收不到信号的情况”,而“别跟俺说俺的机器有毛病。俺用的麦则仑315,型号老点,性能没问题,也没有任何损坏”,实在匪夷所思。


16、关于开路。俺披荆斩棘的时候都不是为了生存需要,也不是为了撒野,只是为了在夏秋季节穿过那条人迹罕至、杂草掩蔽的小路到达目的地。
----------------------------------------------------
杂草掩蔽就要用刀开路吗?我也探过三两条从外表看不出来的路,不过也就是用手或者棍子拨拨,因为不管多久人迹罕至的路,只要发现了踪迹,其痕迹还是非常明显和连续的,如果不是这样,用刀砍也找不到的。


17、关于冰爪。已经说过,没人会在真正的雪山上使用四齿的。至于泥泞的黄土路面或者石灰岩质的裸露岩石上,放心吧,它肯定能让你的脚底更稳定。
-----------------------------------------------------
经验不同吧,我更相信自己的脚底和对落脚点的判断和选择,冰雪路面除外。


22、关于地席。没有人会在积水的地方扎营,但并不代表地面没有水份的存在。
------------------------------------------------------
个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不管在温差在0度上下的薄雪地面上,还是在终年积雪的高山营地里,所以有点疑惑。也许扎营时地表0度以上且有丰富的水分,然后入夜降温使地表到零度以下时会这样,不过对冰是否能粘在帐底还是有点疑问。


23、关于桌布。用桌布替代塑料袋是不明智的。但是塑料袋可不能用来铺在地上做餐布,也不能用来在帐篷漏水的地方做加强,等等。
------------------------------------------------------
我野餐时会考虑餐布,穿越登山啥的就没那么讲究了,天气好的时候和朋友坐在帐边,天气不好在帐篷里吃,如果需要垫什么东西,就是用塑料袋或拆下来的包装之类的东西。
帐篷漏水时有块塑料布是很有用,不过我出行前都会尽量检查装备,漏水的就不带出去了


26、关于手套。你在宿营时不劳作吗?平整一下场地什么的?或者途中从不会遇到需要手脚并用的时候?
-----------------------------------------------------
我宿营时可勤劳了,平整营地,烧水做饭,搭建帐篷什么的都干,除非很冷,否则不带手套,这是个人习惯了。徒中需要手脚并用的时候也想不起来掏出手套来,总戴着又闲麻烦,反正没那么娇嫩,而且如果是在岩石上借力,还是徒手安全。


32、关于防止打疱。“出门以前每天穿登山鞋至少两周”,这不就是磨合鞋嘛?可惜,鞋不合脚只是打疱的部分原因。最经常打疱的地方是脚底,那跟鞋合不合脚没关系。
------------------------------------------------------
就是磨合嘛。脚打泡,不是鞋不合适(不是走2、3公里没觉得磨脚就是合适了),就是穿着不当(包括过度使用,没有适当休息放松恢复,其实说到底还是鞋不合适,那些小小的平常可以忽略的不合适,走10KM没事,走15公里就表现出来了)


33、关于向导。没办法,这一条谈不上是经验,俺只找过一次女性向导,确实不堪回首,或许是运气太差。
------------------------------------------------------
错误不在性别吧 总会有好运的


之所以说这些,一是想说说自己体会和经验,和大家交流,也可以从各位DX处学到一些。二是因为户外经验因人而异,但有些基本的东西是重要的原则,不能因为在一些不典型的地方得来的经验,给人一种普遍经验的印象,这样会产生误导的作用,用在极端的环境下就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吸汗”的说法。当然我的经验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纠正。

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10:51:06

chx
我,强烈推荐挡风板。这东西太有用了。



盲目HAPPY分子
绝对好文啊。
我就是看了你推荐的廉价化纤内衣,从去年开始买军用的体能训练汗衫,一件才8元钱,真是好东西,大量出汗时候不粘、快干。普通旅行的时候,就是潮湿天气,洗了搁一夜肯定干。我已经发展到只要夏天就穿它了--本人出汗比较厉害,而不是太在乎它和棉内衣柔软度上的差别。

附一个户外腐败小技巧:
地上挖个小坑,套上塑料袋,就可以做脚盆洗热水脚

引用:
--------------------------------------------------------------------------------
当然,饮料瓶子也非常好。
--------------------------------------------------------------------------------

推荐统一鲜橙多那种不怕烫的,标称能装80度热水,必要时候可以装开水。


sj168

睡袋还是要放进防水压缩袋的比较好,不然进水就麻烦大了,包装袋太容易坏.
鞋带易散换成扁型鞋带就会没事.
书上都讲巧克力补充体力好,可吃多了反胃(也许是个别体质问题).现在卖的干奶片不错.麦片也是个好东西.
在大热天,还是应定时补充水,量不要大,而且应加果糖加盐
睡觉时穿衣服肯定不舒服,用脱下的衣服将睡袋的空间填满就热和了.






老草
俺引火的办法以前是用蜡烛,后来是用气炉,都不难。

不过俺现在不主张野外生火。这对环境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我们破坏的已经够多了。砍生树生火的事情更是不会干的,除非为了救命。




羊皮筏子
老草差不多都把旅途经验说完了,我补充几点自己的小经验,
1,有种香港产的活络油,买瓶带上绝对有用,一方面可以在一天徒步之后洗完脚之后
或者关节处涂点按摩至发热,第二天是很舒服的,没有酸痛的感觉,另一方面可以撒点
到你的鞋里,一可除臭,二可以直接走路按摩脚底
2,尼龙绳子,带一根不算很长的,可以在住的地方找附着物来挂衣服晾干(如果没有晾衣的地方),也可以在你抗大箱或者下雨的时候(如果有块塑料布)将背包扎实放在车厢里,防尘放雨。
3,袜子,最好多带一些,不管你是coolmax还是cotton的,记着阿甘正传里说的,走长时间的路,勤换袜子,尤其是雨季行走。
4,小背包或小腰包,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将大背包放在旅馆或者可以寄放的地方,把贵重物品放在小背包或者腰包里就可以洗洗出去溜达了。
5,小的密封塑料带,多带些,可以放胶卷和相机,防尘放雨。地图也可以装在里面,老草的那种方法也很好。
6,军用水壶带饭盒的那种,还是很实用的,因为有背带,饭盒有把手,用起来很方便。
7,指北针还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指示方向,有时候还是你孤立无援时候的一种心理依靠,有它,或许你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走的更远些。
8,抓绒帽和抓绒手套很有用,尤其是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头部容易出汗,带上个抓绒帽可以防止身体热量的散失,而且也很舒服。
9,去一个地方之前先向当地人打听,因为他们所知道的情况是最新的,虽然他们往往对公里数不是很敏感,不要只向一个人打听,同一个问题要问三个人,才能确定谁是对的,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信息非常有用。
10,如不下雨而且天气不错的话,还是收起你的冲锋衣,因为负重再穿上冲锋衣走路很难受的,里面的汗是不容易拍出来得,不管你是gore-tex还是其他的透气材料。
11,对了,垃圾袋别忘了带上,其实装的垃圾并不重,手拎或者挂在包外很容易呀。

比较认同老草的一些做法,看来老草也是个老驴,不对之处,还请指出,免得误导大家。BTW,脚底气泡我一般都是直接放水,剪掉皮,长痛不如短痛,走一天路伤疤磨磨就不疼了,呵呵

老草:解放鞋我很喜欢,在湿滑的地方比Vibram底好多了,买那种高帮,穿厚袜子可以防止磨损.






piloteer
泡菜
带指针式手表的话,辨认方向挺容易。把目前时间(24小时计)折半,立根小棍在那个时间点上,让影子通过表的中心,12点的方向指北




盲目HAPPY分子
解放鞋不是主机,是备机。负重行进当然需要保护好的徒步鞋。但是在一些需要技术动作的场合,解放鞋就大显身手了,如简单的攀爬以及溯溪。另外就是宿营的时候套上轻松惬意,半夜出来“方便”也更方便不是



piloteer
如果真要解决背包防水问题,有一个简单方法,先放一个垃圾袋进背包,然后东西再塞到垃圾袋里去。只要袋子不破,基本不会漏水了。


motom
瑞士军刀首先不觉得是亮骚的东西,反而是非常必要的东西
Zippo的确有亮骚之嫌,但是在低海拔环境的确有其优势。
天下之事,无绝对


远景
人刀是最管用得东东,在紧急情况下。

饮料瓶推荐“农夫果园”,比“统一”的更耐热。

小彭 发表于 2008-10-17 10:56:24

还要有杰士帮和为生今...

眉眉 发表于 2008-10-17 11:55:35

这个人中毒不浅

clever_pig 发表于 2008-10-17 12:44:09

24、(推荐)zippo无用。

感受深刻,被美国佬骗了。

号号 发表于 2008-10-17 15:11:08

继续

chx
1、挡风板,强烈推荐,我是在买了炉具一年后后才买的挡风板,这一年里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燃气、也不知道炉子被风吹灭过多少次。

2、眼镜,第一次参加一个溯溪活动,就被前面队友拨开的树枝弹过来打到眼睛,从此以后,进入从林,必戴眼镜。

3、帽子,我一直有戴帽子的习惯,作用之一是用来遮丑。户外活动里戴帽子纯粹是怕草耙子啥的掉在头上,隐藏在我浓密的头发里而不宜寻找。曾有同伴被草耙子咬过脑袋,不像胳膊腿那些位置好处理。

4、衣服扎在裤腰里,同时系好袖口。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肤色比较黑,还是因为我的这个习惯,草耙子一直没有光顾我。

5、袜子,我始终没穿过高级的coolmax袜子,觉得太奢侈, 大多数时候穿的是棉袜, 不宜干,麻烦得很。 最近受不了了,打算弄两爽奢侈的coolmax袜子试试。 值得一提的是袜子的高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夏天大家穿的速干类衣裤不抗刮,腿上、胳膊上经常是青一道红一道的,小腿是比较容易受伤害的,树枝、各种带刺的小植物都能轻易刮到小腿, 袜子提的高还是能挡一挡的。

6、手套、相信每个人都有被刺五加扎过、还有下陡坡抱树双手被蹭的生疼、以及雨天穿越时候被树上不知名的、粘糊糊的东西粘一手的经历吧? 戴上手套吧。

7、口哨、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没什么用处,可能几年也用不上一次,我曾经也这么认为。 让我改变这种思想是因为我的一次迷失方向。 事情经过如下:“在山上扎营、树很密。我早晨起的太早,就自己沿着溪水朝山顶方向溜达去了。 回营地时候沿着溪水就走差了,走到另外一条线上。 当时根据我的速度和时间算了一下,感觉离营地不是很远,也就几十米,但是我不知道营地在我的那个方向。 不敢瞎走, 只能使用最原始的通讯方式--喊叫 。 还好队友听到了我的声音,也同样大叫一声,使我能够听音辨位,回到了营地。 回去后我问他听我的喊声是否清晰,大家都说很微弱,听不太清。 看来在那种极其茂密的丛林里,人的叫声是传不了多远的。从那以后,哨子就挂在我的腰上。

8、关于帐篷、我个人喜欢把帐篷卷成团放在包里(忘记是在哪个网站看来的方法了)外挂的东西越少越好,免得我钻树丛的时候总是被挂上。 如果你和我用的都是普通的便宜帐篷,带的是铁地钉,我劝你,换成铝地钉吧,重量上虽然轻不了太多,但是强度上就强太多了。而且更与地面结合更结实。

9、防雨罩、不光是下雨的时候用得上,宿营的时候看到很多队友把背包就直接放在帐篷的门厅里,下雨的时候背包全都湿了。 我喜欢把背包、鞋、都放在防雨罩里,再放在门厅里。

10、水壶、水壶这个东西是最可有可无的,我当时为了喝水时候比较爽,买了个宽口的, 或许是因为我嘴巴比较小? 喝水的时候总是淌,而且在运动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喝水,口太大了。 我打算换一个运动型的壶盖,但是听说单买挺贵的,就先凑货吧。 水壶套很有用,最起码不用把壶挂在肩带上晃晃荡荡的,也不用喝水的时候还得让同伴帮忙从包里拿出来。

11、防潮垫、地席。 我最早用的是一个铝箔防潮垫(厚的那种)传说中这个铝箔可以反射热量,让我睡得更暖和,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最大特点就是: 滑!!! 我睡觉又不太老实,经常滑到帐篷底下去。 现在换了一个80块钱左右的那种黑色的,够厚,也不滑,没用过自充气垫子, 觉得这个挺好的,也不打算换了。头一次宿营就用了同学的地席,用到现在也成习惯了,起码往那窄窄的防潮垫旁边一摸,不是冰凉的。 地席,我把它当作帐篷里的地毯。

12、铝杆单人帐、 轻、小、 每次出去都背着我的205帐篷是在太重,就咬了咬牙买了一个狼爪的单人帐、确实给我节省了不少空间、体力,而且自己睡一个单间的感觉很不错。 不过后来发现基本上每次出去都是和ld一起,单人帐用处不大。 就把这个单人帐和前面说的那个铝箔滑溜溜地席送给了我老爹钓鱼用。老头拎着帐篷说了若干声好,确实,这东西比那些钓鱼帐篷强的太多了。

13、食品、去年两个朋友去长白山,走错了路,食物带的不够,而他们居然没带压缩饼干,挨了饿,那时候就感觉挨饿怎么离我这么近呢? 吸取他们的教训,我的包里放了一点压缩干粮,反正不占什么地方,用不上也无所谓,说不定哪天就指望着它救命呢。 以前出去也都是带面包什么的, 吃了一段时间才有感觉:tmd,这个东西吃不饱。 现在出去就带点馒头、花卷、大饼啥的了。 鸡蛋的携带,鸡蛋这个东西,不错,可以做汤时候用,可以煎馒头片用, 那个鸡蛋盒我觉得贵,就一直没买, 我是把鸡蛋都装到矿泉水瓶子里来携带,用起来也方便。 用胶卷盒装盐(这个是在一个摄影网站上学来的)

14、登山杖、 这个东西只有用才能体会出作用。反正走湿地、爬山、尤其是下山很需要。我用的登山杖大概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了,国产的,不知道什么牌子 ,几十块钱,我觉得性价比挺高的,虽然比进口的重了一点,但是它便宜啊。 强度或许不够,但是用了1年了,它还真没耽误过事,其实我也担心,万一哪天我从山上下来,靠它支撑身体,它再断了,把我摔了那就惨了。所以说,这种东西,还是买个好点的。

15、头灯、最早我用的是个L手电(还是民贸那种仿制品) 不小心误碰了开关,手电在我的背包里亮了一晚上,第二天参加活动时候郁闷坏了。 后来买了个国产的led头灯 35块钱 5粒led那种, 这个灯在帐篷里用用还可以 ,走夜路可就别指望了,led的白光,照东西没有距离感,而且太暗、且不防水。 为了防水,为了在某天实现我的梦想:“在大雨中寻找丢失的队友。” 我又走进了民贸,买了一个所谓了俄罗斯防水大手电,这个手电亮度不错,防水性也好,我甚至把它放到水里去勾引小鱼。 但是它太重了,用3节1号大电池。
现在它被淘汰了。 现在用的是黑钻的一款头灯,才买不久,没什么心得。 补充一点:同志们,如果你的灯具开关很容易碰到, 请你把电池反过来放,或者在电池间垫片纸吧。浪费电池是小事,黑天的时候没有亮可太郁闷了。 蜡烛、 出行必带,用矿泉水瓶子一罩就不畏狂风了, 烛光始终是营地里最温馨的光亮。




洋葱圈
几点:
……
2、脚上打泡要分轻重,我会等一晚,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并不觉得疼的话就不加处理,换双干净袜子继续走路,一般不会疼也不会加重。
3、最少要把外衣脱掉再进睡袋,免得把在外面沾上的寄生虫带进睡袋里(比如草爬子)。
4、不带水壶只带塑料水瓶不是为了可以随时扔掉。而是为了两大好处——其一,无论是军壶还是名牌壶喝光了水自身也是有重量的,矿泉水瓶子的自重可以忽略不计;其二,用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子在溪水、泉水里取水的时候可以直接观察水里有没有杂质,从这方面讲水杯都不用带。
5、登山鞋还是必要的,你毕竟不是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营地把鞋带松开也就是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十几分钟的舒服增加负重。
6、有条件的话带一只录音笔吧,徒步旅行应该做笔记,但是多数情况下你不会因为有感想而把背包卸下来取出纸笔,从腰包里或者口袋了拿出录音笔说两句就算了。个人意见



EuroHike

大部分登山鞋的鞋底,特别是V底,在湿滑的岩石上是非常容易打滑的,军胶要好一些,一双鞋走遍所有的地形是不可能的。
我比较喜欢LaSportiva的鞋子,Tibet很棒,我现在穿的是Taiga,比Tibet轻一些,鞋底不是V底,Tibet的V底太硬了。
穿什么鞋要看你走什么路,如果路程中大部分是湿滑的岩石,比如溯溪,穿登山鞋是不合适的,专门的溯溪鞋会比较好,普通的山路我认为穿登山鞋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流户外小经验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