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爱马仕

幸福的旁观者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

帖子

61

积分

游客

积分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刚看见白菜兄的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61

积分

游客

积分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0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版纳,热烈而无奈的第一印象

  十二号下午,乘坐祥鹏航空的航班从昆明到版纳,50分钟的航程。快要降落的时候,看见大片的梯田,很壮观。
  乘务员报告版纳的地面温度为39°时,我还没有太过惊讶,一出舱门,才算有了深刻的体会。走在象着火了一样的机坪上,全身燥热难当。我非常沮丧地和同伴商量,干脆我们就趴在酒店窗户上看看人泼水好了。
  接机口有许多穿着金红色袍子,头戴有如泰国宝塔一般金色头饰的美女,身段窈窕,颇为养眼。
  四月十三号是傣历的新年,连续三天,版纳这边都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十三号是大型民族游演和赛龙舟,还有江上放灯和焰火,十四号是大型的赶街,十五号就是我们期待的泼水节。
  当天晚上我们打了辆车去吃饭,被的士车司机狠宰一刀,两公里不到的路被绕出15块钱;看旅游指南介绍,去著名的玉春园傣味餐馆吃饭,因为人多,被安排坐在了停车场,结果等了一个钟头,饿的头昏眼花,询问时,才被态度恶劣地告知,我们点的东西有一大半都没有了,且都是主菜,最后三人吃了一点青菜和烤小鱼还有一个菠萝饭了事,郁闷至极。对版纳的不厚道感到十分失望。走过云南这许多地方,这里大概是第一印象最坏的地方了。对后面的行程顿时很没有信心。
  十三号的街上人很多。大概是新年的缘故,街上的女子都着民族盛装,缤纷艳丽。傣族的服饰和发型非常美丽,绸子的傣裙包着身体,显出女人窈窕的腰身,头发用无数只夹子在左边盘成半圆形状,右边鬓边插上一大束花,看起来非常迷人。
  这里的习俗是新年一定要到澜沧江边,看看赛龙舟,踩踩水,大概对于这个民族来说,水总是意味着吉祥如意吧。
  这边的朋友说,现今的傣族姑娘,平日已很少穿着传统服装了,显然她们更喜欢电视里的时尚装束,盘头发的方法更是没有几个年轻人懂得了。所以赶上这样重大的节日,有幸看到满街传统打扮的美丽女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傣族多信小乘的藏传,严格地说好象是叫做佛教南传上座部,和泰国的佛众习惯一般,男孩在幼年时代要有一段做僧侣的经历,而他将来受到尊重的程度也同他出家的时间长短有关。所以在景洪的街头常常看见一些少年喇嘛,其实稚气未脱,除了装束,爱好和天性还是小孩子。
  因为起得晚,没有看到盛大的民族大游演,据说还有盛装的大象招摇过市。游行倒罢了,没看到大象,真是很遗憾。龙舟因为观众太多了,所以远远看了一眼,也就算了。其实主要的原因是,版纳实在是太热了,这样闷热的天气里,人真的很难有情绪鼓起勇气顶着酷暑积极投身于各项庆祝活动。
  其实自己旅行一向的原则是避开人群,这回不得已赶上这趟热闹,实属意外,虽有难得的风景,但还是觉得应当引以为戒。

[ 本贴由 爱马仕 于 06-4-14 00:43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1

帖子

5264

积分

游客

积分
5264
发表于 2006-4-14 08: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u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02

帖子

739

积分

游客

积分
739
发表于 2006-4-19 2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纳我出差路过,正好遇上了泼水节,当地人到处泼水,见人就泼,那些坐出租车的乘客根本不敢下车,只要一开车门,马上就被浇个透。我们这些看热闹的游人也被淋得浑身湿透,事先又没有准备,毫无反手之力。

一路逃回到酒店里,换上干衣服,打电话叫司机把车开到房间门口,然后赶紧钻到车里面。一路上我们都把车窗摇紧。这样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路,已经离开版纳了,我们就把车窗摇下,正走着,忽然“哗~”一盆水从窗外泼进来,我们全都湿透了。司机赶紧关窗,我们往外一看,原来是路边山上一小男孩,前面放了个大桶,正准备袭击过往的车辆呢!

我们真是哭笑不得,已经没衣服可换了。这是当地的节日,我们也不能发火。司机教我们刮痧去寒,就这样,一路刮,一路晾着身上的衣服,到了思茅的时候,我都觉得快顶不住了。

这就是版纳的泼水节给我的印象。

[ 本贴由 斌斌 于 06-4-19 21:18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61

积分

游客

积分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2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泼水节很快乐!

  泼水节的头一天,我们住的大连酒店就邀请我们第二天参加他们的泼水车队,我和民生觉得这建议不错,于是每人十元买了件酒店的蓝色T恤。事后证明,这一决定非常正确。
  15号一早九点半,我们客人加上员工差不多二三十人就提着水桶和舀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酒店专门派出一辆卡车,装满了水,随时补给。别看这伙人在酒店门口已经开始内部战争,上了街便迅速团结起来,女人负责给大家补水,男人部分在四周开战,部分守在车后防止外人抢水。严重说明拉帮结派和分工合作是人类的本能。我们这队人马还算是声势比较浩大的,见人就开泼。放哨的人一旦发现大规模的队伍就猛敲脸盆,于是大家迅速进入临阵状态,一旦会车,必定泼个你死我活;遇上那些端着水枪的家伙,基本上都是一拥而上兜头灌下;若是碰见落单的美女,那美女可就相当可怜了,呵呵。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什么叫做人多势众恃强凌弱了,这感觉在我一度忙着和一个端水枪的小男孩开战而不小心落队被敌人围攻后,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我的第一双拖鞋就是是役被踩坏的,狼狈!::5:
  其实我的泼水技术实在很差,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水子弹,不是一多半泼到了地上,就是不小心泼到了自己人头上,第一次开泼竟然把水桶都一起扔到人家的水车里了,多亏一个不认识的男战友冒死去抢了回来。我还看见我们一个战友犯了同样的错误之后,冒死冲上去,结果没抢回自己的塑料盆却抢回了对方的搪瓷盆,拿在手里直发愣;最逗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端了一支小小的水枪“呲呲”地朝我们呲着小水,样子却很凶恶,旁边的战友笑着端起了他超大号的水枪,“噌”的一声打在他脸上,他被打的扭头就跑。哈哈。最可怜的是那些穿着整整齐齐的民族服装披着宣传绶带排队走在街上的品牌宣传队伍,诸如“中国移动”或者“XX金店”之类的,简直就是羊入狼群,最多手里拿个小盆遮住自己的头脸,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其实傣家人的泼水原本不是这样的暴力和彻底,前几天的当地电视上也不停地提醒大家要文明泼水,但是中国人是太克制的民族,对于狂欢的渴望被压抑了不知多久,遇见这样的机会,如何肯放过?况且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欢笑,素昧平生的人们因为水而欢乐对视着。人们虽然疯狂但秩序还是很好,至少我没有看见过一起恼羞成怒的状况。:mad:
  不知道这样无害的大规模水仗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感受,反正我在往一个陌生人头上泼出一桶畅快淋漓的水的时候,觉得简直太痛快了。
  至此,对这次的版纳一行,才真的感到很值得。--虽然,因为天气闷热难当,我们基本上没有去到什么地方。
  

[ 本贴由 爱马仕 于 06-4-20 21:31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02

帖子

739

积分

游客

积分
739
发表于 2006-4-20 2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是有备而去的,当然泼得过瘾啦;那些毫无防备的,就很狼狈了。其实泼水节本来就是个快乐的节日,下次有机会再去版纳一定要去痛痛快快地泼上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61

积分

游客

积分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21: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

记得一定要参加大部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02

帖子

739

积分

游客

积分
739
发表于 2006-4-20 2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建议车友会组织一个强大阵容前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61

积分

游客

积分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0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去西藏的路

  这期《三联》的封面主题是:从青藏公路到青藏铁路。洋洋洒洒18篇文章,纵横全方位详尽讲述了从进藏各条公路到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几代人决心修建青藏铁路并终于成功的艰辛过程。
  青藏铁路修筑之前,有四条进藏的道路,分别是:
  最通畅安全的青藏线--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782+1160公里。途径昆仑泉、玉珠峰、昆仑山口、沱沱河进入藏北,再经那曲、我的伤心地纳木错、羊八井到达拉萨。与之平行的有一条古道就是著名的唐蕃古道,以甘肃天水为起点,即是文成公主的进藏之路。
  最危险艰难的新藏线--从乌鲁木齐经喀什到叶城再到狮泉河从拉孜、日喀则进拉萨。叶城-拉萨的219国道全程15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的高原公路,有90%以上的路段基本不能称为“路”。但这条路在吐蕃时代被称为“食盐之路”或“麝香之路”。
  风景类型最多但泥石流和塌方也最多的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的318国道,途径雅安、康定、大渡河、折多山到康巴藏区,再分南北两线然后在邦达汇合,经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汇流,从林芝到拉萨。这条路虽然灾害常年不断,但确实能看到完整的藏区景致。
  最风情万种的滇藏线--从昆明到大理,从大理经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过澜沧江峡谷到芒康与川藏南线汇合。这也是充满神秘和传奇的茶马古道。但德钦往后的路段与川藏公路一样,也经常会发生塌方和断路。
  哦当然,你还完全可以乘飞机直接飞到拉萨的贡嘎机场。
  其实我从内心深处是不赞同修建青藏铁路的,虽然有时也扪心自问,做为一个都市中的人,是不是真的有权利相信那些内心充满神奇信仰的藏民们并不需要铁路。因此,如果在这里不讨论保护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的问题,乃至探讨藏民在封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是否幸福的问题的话,那么,不得不承认,青藏铁路的修建和开通,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要知道,铁路的沿线有5000米高的山脉要穿越,12公里宽的河谷要架桥,还有绵延上千公里的冰雪和软泥,工人们需要在零下30度的温度里开凿隧道,在用力就会需要吸氧的地方架桥铺轨。想到这些,心中还是充满激动和敬意。 
  最后引用一段编前语中令我感触很深的话: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到西藏去,而青藏铁路本身就能够成为一个理由。或许是一种在汉文化熏陶下的灵魂对藏文化的好奇心,或许是世俗生活中的庸常对一种伟大信仰的好奇心。当大家在头晕、头痛等高原反应袭来之时,身体上的不适应也许会带来一种生命苏醒的感觉。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悠长的假期、一个长途旅行来让生命苏醒过来,再去应付昏昏噩噩的日常生活。
  是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悠长的假期、一个长途旅行来让生命苏醒过来,再去应付昏昏噩噩的日常生活。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6-7-29 22: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绿园的陶吧

  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不是俺这样的人弄得明白的。但吃了蛋,常有一种好奇,想见一见下蛋的鸡。这话是钱老钱钟书说的。昨天,俺终于见到了旁观幸福的那只鸡——爱马仕,是在万绿园的陶吧。
  约好晚八点半在陶吧见面,八点三十三了,不见人来,去电,电话被掐断,不久收到短信:酒已过三巡,十分钟后到。一个微有醉态的MM,开着一辆黑色的欧兰德,招摇过市,担心招来的不是歹徒就是警察,俺回了一短信:小心点,别让警察抓了。
  读《幸福的旁观者》,觉得清晰、准确的文字后面是飘渺、厚实的思想,纵横驰骋中见阅历。因此,先入为主地认为即将等来的是一位有点年纪的知识女性。隔着朦胧的夜色,飘忽而来的是一袭浅色的长衣宽袖,近到灯下一看,是一PLMM!
  俺总是在初次见面的PLMM前,显得局促而不知所措,即使有眉眉、长笛陪着也不例外。因此没话找话地说:我常去看你的博克。MM莞尔一笑。
  说实在的,爱马仕的博克俺有二个月没去看了。今天处理完了在越南拍的PP,觉得有必要去看一下那个博克,鼠标一点,居然是找不到服务器!汗颜……

[ 本贴由 虎头蛇尾 于 06-8-3 11:33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06:1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