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2|回复: 23

最后的守护者-寻找滩头年画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发表于 2007-8-19 1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守护者-寻找滩头年画

滩头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元末明初设镇,始称“楚南滩镇”。滩头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中国民间美术珍品——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她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滩头年画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及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滩头所独有,而“开脸”也是别于其它上的独特手工技艺。

    滩头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无论是门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如《老鼠娶亲》、《秦叔宝.尉迟恭》、《和气致祥》等,几乎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著名美术大师黄永玉、张仃都曾为滩头年画题名。鲁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年画视为珍品加以收藏。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滩头年画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庆幸的是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2月18曰,经中宣部批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滩头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首批抢救保护工程,正式列入了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

   “成人发”作坊主钟登弟谱系
    钟登弟,男,1896年8月出生,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麦南村人。14岁起在滩头镇“鼎兴隆”作坊学徒打杂,30岁左右开办“成人美”年画作坊,3年后因经营不善而停产。几年后又开办“成人发”作坊,生产年画,色纸。其子钟海仙,6岁随父学徒,从事年画生产70余年,是目前滩头年画印刷印制技艺最高者。高腊玫,湖南省新邵县高雅塘人,钟海仙之妻,从小随母学制凿花,随后又随丈夫从事年画生产。在极左的年代里,滩头年画被视为迷信品而禁止生产,钟海仙当时在滩头镇色纸厂当工人,只有让高腊玫(无业居民)在家印制年画。为掩人耳目,后来钟家的年画署名为高腊玫。文化大革命期间,除转移和自己冒险藏了一小部分外,钟家画版都被毁之一炬。改革开放后,1980年夫妻俩又请高福昌重新刻制了托二、托半、托四等70块新版。如今两位老人虽年逾古稀,但对年画的钟情亦不减当年。“成人发”最兴旺时,年生产年画40余万张,80年代初年生产量10万张,现在年生产量不到5万张,是目前唯一能正常生产的作坊。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世仅存的滩头年画制作地点就在这条幽静而平常的农家小弄里面。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怀绝技年过八十的钟海仙老人和高腊枚老人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画印制一般经过选纸、蒸纸、托胶、刷粉、配色、印色、开脸等工序。
    1、蒸纸。滩头年画的纸都用当地产的原生土纸。印前先将纸捆成一捆,放入圆形木桶内,外用布盖严,放铁锅上加水蒸煮约半小时,蒸后将纸一张张晾干。
    2、托胶。然后,在纸的表面刷胶矾水,称为“托胶”,纸经过这样的处理,纸质柔软不脆,上色后经久不褪。
    3、刷粉。当地峡山口岩石夹层中有一种呈淡绿色而非常细腻的天然矿物质,经人工晒干打碎,再漂洗后沉淀的泥浆称“白膏泥”,刷在纸上,使土纸呈粉白色。这种粉纸切成小本,夹上香片就是滩头名扬四海的香粉纸了。刷上白膏泥晾干的纸特别受色,印刷的年画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有浮雕一样的效果。
    4、配色。滩头年画使用的颜料除桔红,煤黑外,其它都用品色颜料。滩头穿街而过的小溪是溶洞溪水,清澈见底,用此水调配颜料才鲜艳。有人试验用同样材料和方法,而没用滩头溪水,结果印出的年画颜色相形见绌。可能滩头溪水含有特殊化学物质,因而颜色艳丽,这不能不感谢大自然对这块宝地的恩赐。
    5、开脸。开脸是印制年画的最高技术活,经过点眼珠、画胡须、打胭脂等多道工序,才算全部完工。在100张一叠的画幅脸部上,画工要把眼睛、胡须、腮红画得完全一样极不容易。检验质量时,常常选择眼角或某一部位,用锥刺到底,如果丝毫无差才算优良,年画作坊常以此来评定画师的级别。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滩头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民国初年的鼎盛期,建国初至“文革”的转折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初时的复苏期;工业现代化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濒危期。
    滩头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应运而生的纸马艺术多姿多彩,品种繁多。通过考察和实物对照,不难发现,滩头纸马与滩头年画在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以及所反映的内容及社会功能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滩头纸马是滩头年画的前身。
    《隆回县志》载,滩头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传,明末清初有个叫王东元(绰号王猴子)的人,为谋生计,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了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等十多种年画作品。道光年间,“和顺昌” 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结义》等十几种新作品。据《宝庆府志》载,清同治国丧期间,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其在全国盛行可见一斑。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滩头年画被当成封建迷信品被禁止,致使年画生产几乎停顿。1958年,邵阳地区在滩头召开工业生产现场会,重新批准年画生产。1963年,为改造旧年画,省群艺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新年画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被列为“四旧”,大量画版付之一炬。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又恢复生产。1982年,滩头年画作坊恢复到12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1984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中国民产间美术一绝展”,滩头年画获银奖;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滩头年画的市场急剧萎缩。由于年画作坊入不敷出,艺人们纷纷改行,原有技艺都已荒废。滩头年画作坊到目前为止只剩两家,一家是“金玉美”,作坊业主李咸陆,已于去年停产。另一家是高腊玫作坊,勉强支撑着,销路仅为贵州少数偏远地区及溆浦等一些地方,年产量不到5万张。高腊玫老两口虽技术高超,但都年逾古稀,体弱多病,其子女都有工作,没有继承祖业。老一辈的刻版高手相继逝去,大量印版在文革中被焚毁、破坏,部分艺术价值较高的印版偷偷地被文物商人买走,甚至偷运出境,有的已失传了。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1

帖子

613

积分

游客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刷滩头年画的印板分线板和色板两种,线板也称墨板,这种板必须用老梨木做材料,长久不开裂、不变形,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而色板是画幅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每种色需要一块板,色板一般用枫木做原料。枫木色板久用易变形,套印时会使色块出现错位,使有的地方产生飞白,这无意中又产生另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滩头年画的线板亦颇有特色,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于力度,布局疏密有致,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年画印板的刻制需要高超的技艺,当地高福昌的“陡刀立线”技术很有名气,行刀角度一致,用力均匀,手用暗劲,转折、交叉处稳当不乱。线板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刻工又要修板,以保证印刷质量。学徒只能刻色板,线板一定要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主刀。
曾因醉酒鞭名马 只怕情多累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11:2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