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北方

户外活动安全手册(ZT)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帖子

5928

积分

游客

积分
5928
发表于 2005-6-20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3 4 6 8
不要以为车技高明就可以决定一切..就算是舒马赫..也在1999年的银石赛道撞断了腿.. 不要以为车辆很坚固..就算是奔驰..也未能在撞柱的时候保住英格兰玫瑰的性命.. 不要以为好运会永远同在..就算是受到上帝的垂青..他老人家也会有打盹的时候.. 所以..请谨慎驾驶..为了爱着你以及你爱着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教程(转贴)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野外生存教程 首先,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避险 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人物:如枯草、干例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于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已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于柴的空地。将引人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人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宁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人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迷向与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表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过鼻于,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军队至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甚至更长些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知识之一——徒步穿越(zt)

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穿越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一次成功的穿越,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计划,对要徒步穿越的区域进行了解,包括穿越时间的天气、地貌、难度、风险系数,所需的装备、食物、药品等等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
   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
     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体能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游泳、爬山、长跑、骑自行车去获得,力量训练可以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去获得。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走百公里时我与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结小队行走,就是采取主动、积极的休息原则,定量按时放松,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4小时/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安全手册(ZT)

户外活动安全手册

■ 基本事项
■ 领队篇
■ 队员篇
■ 装备篇
■ 意外事件的处理
1、山火 2、斜滑的山径 3、山洪暴发 4、山体塌方 5、雷击 6、迷路 7、中暑
8、暴寒 9、蛇咬 10、蜂螫 11、危险植物
■ 野外求救及营救

一、 基本事项

★ 虽然远足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 但如果有适当的训练和准备将有助应付大自然多端的变化,以及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 本文所提供的安全指引和紧急事故应变措施可帮助远足者减少意外的发生, 促进远足安全。
★ 请谨记,本文只供参考。于计划行程时,应同时参考最新版的地图及阅读其它有关远足安全的资料。如有任何意外发生,应尽快求助。

二、 领队篇

★ 出行前,领队需对每条线路计划有详细的行程安排,并指定中途意外后的下撤线路,交通指南。
★ 如线路难度高、参加人数多,10名队员以上,俱乐部增加一个副领队。
★ 对于俱乐部的常规路线,沿途设置统一标记物。
★ 控制队伍行进速度,保持节奏,以免首尾脱节,首尾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
★ 密切留意队员的体力情况,发觉有状态不佳者时,应派专人予以照顾,确保无人离群。
★ 留意周围环境变化,事先收听电台天气和新闻报告,以便尽早采取应变措施。
★ 如遇天气变坏,应审慎考虑缩短或取消所计划的行程。
★ 如遇紧急事故或天气突变而未能依时回程,应设法通知参加者的家人或由联络人代转。
★ 切勿随意更改既定路线或尝试行走杂草丛生的捷径,领队不得随意冒险。
★ 对于队员的个人冒险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劝阻不听着,劝其离队,并取消起参加活动资格。

三、 队员篇

出发前
★ 远足前一晚必须充分休息,出发前吃一顿丰富而有营养的饱餐,以便有充足体力持久步行,减少意外受伤。

途中
★ 尊重领队的经验,依从其决定和指示。
★ 切勿逞强好胜,远足者必须清楚本身的体力和健康状况,量力而为。
★ 活动中避免单独行动,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因为这是对其他队友的不负责任。
★ 切勿采摘野生果实食用或饮用不确定的水源(紧急情况下除外)。
★ 切勿离开现成的山路而随意步入草丛或树林。
★ 切勿在非指定地点生火或煮食,此举极易引起山火,亦属违法行为。
★ 避免站立崖边或攀爬石头拍照或观景。
★ 避免行走在湿滑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劣地上。

四、 装备篇

★ 穿着有护踝及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的登山远足鞋。
★ 有可能的情况下,携带登山手杖。
★ 穿着适合远足用的衣服和鞋袜,避免短衣短裤。戴好帽子,夏天遮阳,冬天保暖。
★ 手机可说是最为快捷的求助工具,但应注意其服务覆盖范围,在某些山岭间特别是山谷内,往往没有信号。此外,也要注意节省手机的电源。
★ 随身物品:例地图、指南针、水、食物、头灯(手电筒)、备用电池、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哨子、手机、记事簿和笔等。

五、 意外事件的处理

①山火 ②斜滑的山径 ③山洪暴发 ④山体塌方 ⑤雷击
⑥迷路 ⑦中暑 ⑧暴寒 ⑨蛇咬 ⑩蜂螫 ⑾危险植物
◎安全指引 ◇应变措施

(一)山火
在干燥的天气,山火于较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远足者绝不可轻视山火的威力。

◎ 为己为人和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
◎ 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营火煮食;吸烟人士应避免吸烟;烟蒂和火柴必须完全弄熄才可抛弃于垃圾箱内或带走。
◎ 由于山火于日间比较难于看见,应随时留意飞灰和火烟味。如发现山火,尽速远离火场。
◎ 紧记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

◇ 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
◇ 切勿随便试图扑灭山火,除非
a.山火的范围很小。
b.你确实处于安全的地方。
c.你有可逃生的路径。
◇ 估计以下情况,以便迅速离开火场。
a.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
b.附近小径的斜度,选较易逃走的小径。
c.附近植物的高度及密度,选择少植物的地方。
◇ 沿现有的小径逃生会比较少障碍,且走得更快。
◇ 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如情况许可,切勿往山上走,因会消耗体力。
◇ 切勿走进矮小密林及草丛,山火在这些地方可能会蔓延得很快而且热力也较高。

(二)斜滑的山径
比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
◎ 在滑倒受伤时,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需要时、立即进行急救。
◎ 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不继续行走。
◎ 若伤者可以继续行走,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以免加重伤势。
◎ 在扭伤或行动困难时,利用手机或派人求救,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盖保温,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三)山洪暴发
一般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 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 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 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 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 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 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
◇ 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四)山体塌方
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

◎ 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 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 如队友被山泥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五)雷击
雷电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远足者如遭电击,大多会因而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

◎ 留心电台或电视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进行远足,雷暴警告生效时更不宜出门。
◎ 在户外,应穿着胶底鞋。
◎ 切勿接触水质或潮湿的物体。
◇ 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
◇ 闪电击中物体之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 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
◇ 在可能情况下,躲入建筑物内。
◇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
◇ 避免使用带有插头的电器。
◇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 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 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

(六)迷路
于天气不佳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致迷途。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详细计划行程,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 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小心计划行程。
◎ 远足人士应留意当天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情况不佳时进行远足。
◎ 紧记带备必需物品,例如地图、指南针、水、食物、头灯(手电筒)、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 哨子、手机、记事簿和笔等。

◇ 应利用指南针及地图设法找出所处位置。
◇ 设法记忆曾经走过的途径,并经原路折回起点。若不能依原路折回起点,应留在原地等候救援。
◇ 切勿再往前进,以免消耗体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难。
◇ 若决定继续前进,寻路时应在每一路口留下标记。
◇ 如未能辨认位置,应往高地走,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切忌走向山涧深谷,身处深谷不易辨认方向,向下走时虽容易,但下山危险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时也困难,以致消耗大量体力。
◇ 如果天气寒冷而御寒装备不足、雷雨时或遇到山火,可暂离高地待情况好转时,再到较高位置等候救援。
◇ 发出「国际山难求救讯号」(见附录)。

(七)中暑
当环境温度高,而人体无法籍出汗调节体温时,便会中暑。患者感感到热、晕眩、不安宁、甚至不醒人事。体温可能升上40oC 以上。皮肤干燥而泛红,呼吸和脉搏加速,,严重者会休克,应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及寻求医疗援助。

过热亦可能引致热衰竭,通常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运动,尤其未能补充水所流失的水份和盐份时发生。患者体力衰竭、头痛、晕眩及恶心及可能肌肉抽筋,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和脉抟快而浅弱,体温可能正常或下降。

◎ 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度疲劳,以免消耗体力。
◎ 避免长时间受到太阳直接照射。
◎ 要多喝水。

◇ 让患者躺在阴凉处,脱掉衣物,双足翘起,若患者是清醒,便给其摄取流质饮品,不要让人群阻碍空气流通。
◇ 如有必要可加用浸水、敷湿衣及吹风等能迅速降低体温的方法,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 继续补充水份及马上求救以便及早治理。
◇ 如果患者大量流汗、抽筋,可在水中加盐,每半公升水加半茶匙盐。

(八)暴寒
身处寒冷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衣服,致体温下降,久了甚至会致命,称为体温过低(失温)。 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来的寒雨或暴雨,致气温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
暴寒的征象:疲倦、无精打采、皮肤冰冷、步履不稳、发抖、肌肉痉孪、口齿不清、产生幻觉等。

◎ 远足前一晚必须充份休息。
◎ 如身体不适,就不应勉强参加活动。
◎ 出发前吃一顿丰富有营养的饱餐,途中可吃高热量食物,如朱古力。
◎ 带上备用保暖用的发热袋、睡袋或御寒衣服。
◎ 带上备用一套干衣服,以备更换。
◎ 除非拉练之类的活动,否则勿带过重的物品,以免消耗体力。
◎ 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劳,以免消耗体力。

◇ 找地方躲避风雨。
◇ 迅速更换湿衣服。
◇ 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
◇ 以热饮及高热量食物,保持体温。

(九)蛇咬
差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

◎ 远足者应穿着长裤和有高帮的鞋。
◎ 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切勿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

◇ 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立刻反击。
◇ 如被蛇咬后,应注意的事为:
a. 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不要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让伤者躺下,停止伤处活动,但不要抬高伤处。不可喝酒,亦不应作不必要的活动。如果带有蛇药,应尽快内外服用。
b. 在可能情况下,用绷带缚扎伤口以上的部位。如伤口在手脚,可用宽阔的绷带包裹伤口以上的部位。
c.应安慰伤者。
d.尽快到医院求治。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应一并送往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

(十)蜂螫
在山野地方,经常会发现蜜蜂、大黄蜂或马蜂的出没,小心避免误触蜂巢,引致蜂群的攻击,而受螫伤。

◎ 使用现成的小径,切勿自行闯路,避免走蕨丛,那里通常是昆虫和黄蜂聚居的地方。
◎ 不要打扰蜂窝,切勿以树枝等拍打路边树丛。
◎ 在身体和衣服上喷涂防蚊油。
◎ 避免使用芬芳味的化妆品,因为可能吸引蜜蜂。

◇ 若遇蜂巢挡路,可绕路前进。
◇ 若遇一、两只黄蜂在头上盘旋,可以不加理会,照常前进。
◇ 如有螫针,可用钳子拔除,但不要挤压毒囊,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皮肤。
◇ 若遇群蜂追袭,可坐下不动,用外衣盖头、颈,以作保护,卷曲卧在地上,待蜂群散开后,才慢慢撤离。
◇ 严重螫伤应尽快求医。
◇ 可以冷水湿透毛巾,轻敷在伤处,减轻肿痛。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危险植物
山野间常见有些植物会对远足者构成危险。例如:
a, 漆树-令皮肤过敏
b, 两面针-剌伤手脚
c, 野菇/野果-有毒,进食会致命

◎ 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
◎ 远足时应带上手套。
◎ 必要穿过丛林时,用手巾或衣物包裹头面,或外露的皮肤。
◎ 切勿用手接触漆树。
◎ 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
◎ 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

◇ 接触漆树,引起皮肤敏感时,应立刻求医诊治。
◇ 误食野菇/野果中毒,应立即求医诊治。

六、 野外求救与营救

★ 遇有山友或任何人士在山野严重受伤时,应立即进行救援。
★ 发出国际山难求救讯号(见附录),直至有救援人员到达为止。
★ 在可能情况下,应安排一名伙伴陪伴及照料伤者,另外两人结伴往求救。
★ 为免延误救援工作,前往求救之人员应将意外之详情、地点及伤者之状况用纸笔记录, 如有可能,记下地图坐标,减低求救者因紧张、迷途受困,或口头传讯含糊不清致求救讯息不能准确地传达。
★ 如于登山遇有意外而需救援,求救时要尽量提供下列数据:
a.意外性质/肇事原因。
b.肇事时间/地点。
c.位置/方格坐标/最近之标距柱号码。
d.附近地形或特别参照物。
e.伤者数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
f.伤势。
g.已施行之急救。
h.天气情况。
i.同行者情况/动向。
j.其它事项。

附:国际山难求救讯号

★ 在一分钟内,连续发出6次长讯号,停顿一分钟后,重复同样讯号,不要中断直至有救援人员到达为止。(即使已被救援人员从远处发现,也要继续发出讯号,使救援人员知道求救者之正确位置。)
★ 发出讯号的方法:
a.吹哨子。
b.用镜或金属片发出。
c.夜间用电筒发出闪光。
d.挥动颜色鲜艳明亮的衣物。
★ SOS求救讯号
在可能情况下,在平坦的空地上用石块或树枝堆砌SOS大字母。(每个字母最少6米×6米)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生存求救信号

  在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各种灾难会不期而至。对野外生存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通知别人,求得救援,是非常重要的。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信号种类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信号的种类有:

  [烟火信号]

  火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遇险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为保证其可靠程度,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青嫩树枝、橡皮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这样安排也方便点燃。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伤势严重,或者由于饥饿,过度虚弱,凑不够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不可能让所有的信号火种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求助。

  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点燃后要能快速燃烧,因为有些机会转瞬即逝。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

  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将汽油倾倒于火堆上。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再点燃。点燃之后如果火势好将熄灭,添加汽油前要确保添加在没有火花或余烬的燃料中。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其实任何潮湿的东西都产生烟雾,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

  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如果受到气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地对空信号]

  下面所列字母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FILL”可以帮你记住其中主要的信号。单个一根木棒“1”,是最为重要,制作也最简单的一个。尺寸是每个信号长10米、宽3米,每个信号间隔3米。

  [体示信号] 

  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可用体示信号表达遇险者的意思。

  [旗语信号]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

  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声音信号]

  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反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无论如何,至少应掌握SOS代码。

  即使距离相当遥远也能察觉到一条反射光线信号,甚至你并不知晓欲联络目标的位置,所以值得多多试探,而其做法只是举手之劳。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应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75

帖子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22: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如何使用信号求救

  如求救援,可采取多种方式:

  [点燃火堆]

  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

  [声音求救]

  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其它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

  [利用反光镜]

  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有效的办法。可利用的能反光的物品如金属信号镜、罐头皮、玻璃片、眼镜、回光仪等等。

  [在地面上作标志]

  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或在雪地上踩出一定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

  记住这几个单词: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

  [留下信息]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方向指示器包括:

  (a)将岩石或碎石片摆成箭形;

  (b)将棍棒支撑在树叉间,顶部指着行动的方向;

  (c)在卷草中的中上部系上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

  (d)在地上放置一根分叉的树枝,用分叉点指向行动方向;

  (e)用小石块垒成一个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小石块指向行动方向;

  (f)用一个深刻于树干的箭头形凹槽表示行动方向;

  (g)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

  (h)用三块岩石、木棒或滞木丛传达的信号含义明显,表示危险或紧急。
[b]拐一年摇一年[color=green]缘分哪,[/color] 吃一堑长一智[color=red]谢谢啊![/color][/b]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03/GFia_2009032900074435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5-6-20 23:03:31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如果大家都把这个学习透了
万一遇到状况的话,可以找帮手嘛!

这么长的帖子,看了一半已经有点头晕的症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05-6-20 23:04:22
米卡 于 05-6-20 22:34 写道:
只有3 4 6 8


找北方把剩下的买齐!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05-6-20 23:07:01
要是能带个医生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6 00:5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