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姣姣

看看李白是怎样骂日本鬼子的!!!!

[复制链接]

0

主题

8041

帖子

80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7
发表于 2005-8-11 23: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以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产品为主,几乎占日本向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在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中,除机动车辆、玻璃及其制品、化学纤维短纤和羊毛等动物毛的出口额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小外,其余都有大幅增长,其中汽车零配件和电子产品零配件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4.9%和164.8%(见附表11)。

  2004年,特别是上半年,日本国内需求比较旺盛,再加上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快速增长。200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产品,两类产品在日本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4.5%。而纺织品也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所占总进口的比重为17.9%,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2.3%(见附表12)。另外,随着日本许多电器生产商相继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在华生产的电脑、打印机等产品出口到日本的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在华日资企业从日本进口的原料数额也相应增加。而日本汽车厂商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导致了日本向中国大量出口汽车零配件。据日本贸易振兴会预测,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额有可能突破1900亿美元。
[fly][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501/78Qr_1818024_1.gif [/img]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378
发表于 2005-8-11 23: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满贯 于 05-8-11 11:23 PM 写道:
--------------嘿嘿,你要是看了每年中国政府从日本的进口额,不知道你会不会泄气。。。。。。。


看出来了没有,多数时候是顺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49

帖子

6962

积分

游客

积分
6962
发表于 2005-8-12 0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看帖,顶虎头。年轻人感性,热血;中年人理性,冷静。这两样好像都不能缺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发表于 2005-8-12 00: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耳朵 于 05-8-12 00:05 写道:
认真看帖,顶虎头。年轻人感性,热血;中年人理性,冷静。这两样好像都不能缺也。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328

积分

游客

积分
328
发表于 2005-8-12 0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都 于 05-8-11 15:47 写道:





好诗!
这也是值得大家商挈的民族情结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57

帖子

4877

积分

游客

积分
4877
发表于 2005-8-12 01: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菲菲牛 于 05-8-11 08:11 PM 写道:
呵呵,柠檬换头像了~~

呵呵,被发现了~~::
[img]http://www.hainan-car.com/bps/attachments/200911/ZtcO_111.jpg[/img] 手鸡号更改为壹叁玖零柒伍叁陆零叁壹,保持联系哦~ R①③⑤ └┼┼┘ ②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6

帖子

33

积分

游客

积分
33
发表于 2005-8-12 0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虎头的话~!
抗日需要的是真抓实干,不是嘴皮子胡干~!

走过场喊口号的,这几年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4

帖子

31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195
发表于 2005-8-12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耳朵 于 05-8-12 00:05 写道:
认真看帖,顶虎头。年轻人感性,热血;中年人理性,冷静。这两样好像都不能缺也。

给大家转贴一篇文章看看: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
内容 日货何以如此抢手
尽管“中国特需”在目前的日本产业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首先,只要美国切断中国的对美消费品出口渠道,那么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占中国对美出口80%的商品,都是打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制造的。也就是说,美国企业是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工厂”来使用的。
不过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却与美国企业大相径庭。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都是面向本国的商品,而日本企业却在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对中国产业发展来说不可或缺的东西。
比如建筑用机械,目前只有日本在向中国出口。美国虽然也有不少建筑机械厂家,但却无法向中国出口其产品,因为美国造的建筑机械在耐久性方面无法适应中国的需求。如今在中国这种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工地是昼夜不停地两班倒运转,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建筑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日本的机床也颇受中国市场欢迎。中国需求量最大的是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这个市场上的竞争之激烈并不亚于建筑市场。中国的汽车产量2003年高达430万辆,比前一年整整增加了100万辆。因此,用于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也是昼夜不停地运转,其年均工作时间高达3500个小时以上。尽管如此,日本的机床却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
中国造的同类机床,基本上,也是日本制品的仿制品。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随着中国经济得发展,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质量不高的商品难以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因此,品性俱佳的日本商品越来越受欢迎。比如,近年来东陶公司的自动冲便器就开始受中国市场欢迎。如今上海4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几乎每套居室都安装了这种自动冲便器。据说它在上海的普及率已超过10%。
去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了34%,而中国的对日出口只增长20%。看来不久的将来,日中贸易将呈现出日本出超的局面。

日本技术实力雄厚
本人一贯认为, 通货紧缩对日本不是坏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实现了6.4%经济增长的国家,不会出现不景气局面。
最主要的是,日本拥有可使通货紧缩变为可借之“东风”的两种资产。
第一就是日本优秀的技术实力。自1996年以来,日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的专利贸易,都呈出超状态。根据2001年的最新统计,日本每年的专利出口额高达1.1万亿日元,而进口额只有4000亿日元,形成巨额盈余。
要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生存,日本企业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因为那些没有这种技术的国家,不购买日本的技术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技术水平越低的国家遭受通货紧缩的打击越大。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彩电。根据2002年的统计,中国的彩电产量高达7800万台,占世界彩电总产量的75%,但都是显像管彩电,如今因供给过剩价格已降得很低。
但是,等离子电视或液晶电视的价格却并未下降,仍然保持在1英寸1万日元的价位上。也就是说,与显像管电视这类低级商品相比,高技术商品能够保持稳定的市场。
日本拥有的第二种资源是,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日本的此项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3.1%;美国占2.7%;而中国只占不到1%。而且中国几乎没有用于民生领域的研究开发投资,基本上处于依靠外资带来新技术的“依赖外资”状态。
日本的钢铁业向来以节省能源而著称,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全部都用于发电。因此,钢厂不仅不用买电,反而还向电厂卖电。
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撑,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因为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

依赖越强受控越大
日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轮的“中国特需”?我的回答就是:跟着市场走。也就是说,不要降低对华出口的技术和产品的价格,要保持技术差别。
在通货紧缩形式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差就是价格差。保持这种状态对日本非常有利。以建筑用的重要钢材H型钢为例,目前的对华出口价已比日本国内价高出了20%,但中方却不得不购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这就是通货紧缩条件下市场的最大特征:性能和质量决定价格。那些不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人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被“中国特需”牵着鼻子走很危险。这实际上是杞人忧天。
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是,目前的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引进日本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



解读文章:
解读长谷川的“危言”: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

  今天中国制造业王国的称誉,是建筑在大量耗用原材料、能源、初级劳动力、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知识技术产权、及大量牺牲环保及生态资源的成本之上的。

  改变这种状态,中国需要新的产业政策

  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五月号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作者做此诊断的理由有二:其一,中国产业不少高质量的产品,高度依赖日本企业提供;其二,日本拥有优秀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长谷川庆太郎写此文的主要动机,应是为日本国民打气。近十几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使不少日本人失去自信,近一两年经济略见起色,却主要又是靠对中国的出口。中国人看了,应能体会日本人的心境,无须有情绪反应,倒是可以以文章的论述作为自己反思的教材。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新兴的制造业大国,世所公认,其未来趋势与地位,将可直追19世纪的英国制造业及20世纪的日本及美国制造业,也为多数人所不怀疑。但必须指出:制造业大国不等于经济大国,甚至中国目前是否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制造业大国,也有商榷余地。为什么?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一如长谷川庆太郎举的例子,中国到处是建筑工地,但是建筑机械多是日本制的;中国生产大量汽车,但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是日本制的;中国年产2亿多吨粗钢,但特殊钢材、建筑用的H钢甚至部分制造汽车及手机的钢材多靠进口。科技部资料显示,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如果将制造业分为产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两部分,中国装备制造业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42%)、日(44%)、德(46%)。

  (二)在构成GDP的三种产业中,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约40%,不仅远低于美、日,甚至也比印度(55%)低。在服务业中,金融、软件等高级服务业的比重更低,(印度软件业占GDP比重17%,中国仅1%)。

  (三)由于制造业比重大,消耗原材料与能源就多。中国GDP占全球不过4%,但耗油占全球新增值的30%,用钢占全球新增值的30%,用水泥占全球新增值的40%。

  从以上数据所显示的“结构”观察,可以了解,今天中国之获得全球(产品)制造业王国的称誉,是建筑在大量耗用原材料、大量耗用能源、大量耗用初级劳动力、大量进口发达国家的知识技术产权、及本文因篇幅所限不及分析的“大量牺牲环保及生态资源”的成本之上的。这样的制造业结构、工业结构、产业结构,除了创造产值指标、出口指标、外汇指标外,从很多角度看都是不太健康的。

  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第一,改革开放的26年,市场经济允许人们及企业追逐利益,但由于发展观的偏差及政府职能的不清楚,人们多数追逐的是短期利益与私人利益,而非长期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一味追求生产、投资、出口、创汇、GDP。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操作?现在看来仍不明确。

  第三,政府职能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之间仍在摸索,该干预的不干预,不该干预的却干预。

  那么今后该怎么做?我想,首先应该是坚持开放。提高技术含量,要减少对外依赖,固然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但一切要遵从市场规律,不能再在“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兜圈子。开放、竞争与市场经济是惟一的选择。与此同时,政府的角色很重要。政府角色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之上。

  一方面,是对“外部经济”的创造。这包括:对企业进行研发的奖励,及必要时政府投入特定的研发项目;人才的教育、培训与引进(可以从人均所得较低国家,如印度、俄罗斯、东欧等引进);继续坚定制度改革,使政府尽快退出企业与银行,并大幅减少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与程度。

  另一方面,是对“外部经济”的干预。这包括:政府必须对任何个人、企业或政府本身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以政策、法律加以有效干预;所有资源与能源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以减少浪费或误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仿效如德、法等国政策性地提高汽油价格。

  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上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或将有可能逐步矫正当前产业结构的畸形。



《有感于日本嘲笑中国汽车》
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此文一出,震惊国人。署名江淮南的网民说,这话,我们中国人听起来,一定感到刺耳,不舒服,会反问,我们泱泱大国的未来,怎么会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里?
  
    这篇文章摘要登在6月初的《参考消息》上,江淮南认为,文章值得中国领导人、经济部门、科研部门、工业企业以及专家、学者们一读。读起来可能有点苦涩,但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他写的是否基本上属实?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是否受制于、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日本和美国?如果确实在不小的程度上受制于它们,应采取什么对策逐步减轻这种受制程度?“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者指华经济受制于日
  
    长谷川庆太郎的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文章说,如今在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文章指出,据2001年统计,日本每年的专利出口1.1万亿日元。“那些没有这些技术的国家,不购买日本的技术,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4

帖子

31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195
发表于 2005-8-12 0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值得国人警觉反省
  
    文章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分析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只提到一点,即:占中国对美国出口80%的商品,都是打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制造的;只要美国切断中国对美国消费品出口渠道,那么中国就难以维持其经济增长。
  
    长谷川庆太郎预测:“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味著“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
  
    江淮南说,这篇文章充满了日本人的傲气,但我认为,我们应感谢这位学者,因为他所说的是事实,而且说得那么坦率。难得听到这样的话,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不愿说这类话。这些话听来刺耳,细想有益,值得我们警觉、深思和反省。内地拿来买来思想严重过去20多年来,从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是改革开放极其重要的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繁荣、经济质量的提高和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后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但今天中国要反思的是:在过去这么多年里,我们的一些部门、一些地区、一些单位、一些领导干部,是否不同程度地滋生了一切“拿来”,“买来”的思想?是否过分仰赖进口,差不多质量的产品,宁愿花外汇进口,就是不愿用国产的?自力更生的观念是否被抛到九霄云外?引进与消化、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怎样?技术攻关的坚韧不拨精神如何?为什么我们能生产2亿多吨粗钢,却要长期大量进口各种特种钢材?为什么人家几十年前就造出而我们至今还造不出大型客机?为什么那么多的建筑自己拿不出像样的设计而要请外国人来 ?
  
    国人应少抱怨多自立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50年前的中国,也不是 2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物质、技术和财力基础,只要再有自力自强的精神,拿出当年研制“两弹一星”和前不久“神舟飞船”上天的劲头,相信很多难题都可以攻克。人们希望今后不要老听到诸如“人家只愿意卖给我们设备,不愿意提供技术”、“某某国家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某某组织没有批准对华技术转让条款”、“某某国家在技术上对我们留一手”等怨天尤人的话。人家有,你没有,人家当然要拿你一把,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再说,抱怨又有什么用呢?
  
    江淮南最后说,中国是个大国,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过多的对外依赖,现代化的基础是不牢靠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也是不牢靠的。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要让日本人、美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少“牛”一点,关键还是靠我们中国人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88

帖子

7214

积分

游客

积分
7214
 楼主| 发表于 2005-8-12 12: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沸点型男人 于 05-8-12 01:38 写道:
顶虎头的话~!
抗日需要的是真抓实干,不是嘴皮子胡干~!

走过场喊口号的,这几年太多了





你们所说的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我不是国家领导人,我不是贸易部部长,没办法要求一致抵制日货,我也没有太多的权利去要求国人共同抗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心中装有国仇,小个体组成大家庭,所以我只知道抗日从我做起!!!
相反,你们在此说的这些话倒显得是在走过场,耍嘴皮子了!!!!但从你们所发的帖子明白了你们心里的怨恨,只怨你我都不是国家领导人!!!
这首诗是从另外一个汽车俱乐部看到的,当时看了觉得太好了就贴过来了。你们真的没必要对我发表这首抗日诗而在此指责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再说这些我们都控制不了的经济话题,抗日就从你自身做起吧!!!我们一个人不买日货,对小日本没什么影响,如果是很多人不买日货对他们的影响势必会很大!你们提供的资料,想看多少有多少,如果没有能力去左右的大局,就不要说那们多的空话,摆那么多的数字,韩国人可以整个民族共同起来抵制日货,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想过没有???当今社会最杀伤的武器就是“经济贸易”,没必要说那些“抗日要牺牲流血”之类的话,我不光自己一直在抵制日货,而且不断在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周围的朋友,难道你说我不是在“实干”吗?我北方的那个朋友一直坚持不懈的用各种合理的方式和他志同道合、共同作战的同志一起抗日,被政府抓了放,放了抓,你觉得它不是在实干吗?你们觉得他不知道你们说的这些贸易顺差吗?你们以为他们不知道你们说的这些数据吗?你们要怨只能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怨国人不团结。不能这样偏激的否认、诋毁别人的努力!!!!
         

要不你们提出一套流血牺牲、真抓实干的抗日方案,我第一个报名跟随!!!!
    还是那句话:“抗日从我做起,坚决抵制日货!!!”

这种话题到此为止吧!!!话不投机半句多!!!!!各自保留意见!!!不要伤了大家的和气!!!

[ 本贴由 清单 于 05-8-12 12:28 最后编辑 ]
乐养寿! 爱养福! 善养运! 佛养心! 学养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7-4 03:5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